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8卷,第11期
刊出日期:2010年11月
  • 于军;赵远;闻心怡;王耘波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选择不同的烧结温度和镧过量系数,制备出品质各异的La0.5Sr0.5CoO3靶材.分别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及四探针测试仪对靶材的成相品质、显微结构和电阻率进行表征.通过对比和分析,确定出最佳工艺为:烧结温度1 200 ℃,镧过量系数0.03.由此制备出物相集中、晶粒均匀且结合致密、杂相及孔洞缺陷少的优质La0.5Sr0.5CoO3靶材.
  • 王骏;陈建军;廖红华;于军
    利用电场势函数可以设计电极形状的原理,通过介电力场的势函数对电极进行设计,针对无源场中的拉普拉斯方程进行推导,提出了无源场中关于介电力矢量的控制方程,通过该方程的特解分析了无源场上等势面分布与介电力之间的参数关系.该方法可以快速设计具有解析解介电力场的电极形状.最后,用该方法设计了一个电极形状,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证实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 陈晓飞;李文海;邹雪城;林双喜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的MOA(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的无线采集系统.电源电路采用二极管和电容进行设计,省去了传统采用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设计的静态电流功耗;处理器和无线收发芯片分别采用休眠与WOR(电磁波唤醒)的工作方式来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最后经测试得:系统平均功耗约为1 mW,经计算在3.6 V,19 A•h的电池供电下,该系统能够连续运行7~8 a,完全满足MOA泄漏电流无线采集系统的低功耗要求.
  • 王辉;王松林;郭宝龙;叶强
    针对电荷泵LED驱动器环路控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存在较大的输入噪声和较大的输出电压纹波的问题,基于TSMC 0.6 μm BCD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环路反馈控制方案.其中多增益工作模式的电压外环有效地提高在不同输入电源电压下的效率;电流内环利用电流镜代替传统的可调电阻,实现了低噪声线性控制方式.两种控制环路的结合,既可有效减小电源电流的峰值,又可降低电荷泵的输出纹波,从而降低输入输出噪声.经留片测试,对于正向导通电压为3.4 V的LED,电源电压在3.0~4.4 V变化范围内,输出电压为3.6 V,输出电流为400 mA的条件下,所设计电路的最高效率可达90.1%
  • 闫琦;杨家玮;张雯
    为了提高认知无线电环境下合作频谱检测的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检测的快速合作频谱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提高检测速度,且具有与传统的基于能量检测器的“硬合并”合作检测算法相当的数据传输开销和实现复杂度.性能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算法的平均检测时间小于传统的合作检测算法的,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参数进一步优化得到最小的平均检测时间.
  • 李烨;杨家玮;梁彦霞
    为了消除子带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线性误差对TE(真实包络估计器)实时算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首先推导出累加型TE算法;然后通过累加型TE算法,分析发现线性误差的叠加使估计包络产生较大误差,迭代收敛速度减慢;最后提出一种采用修正因子消除子带FFT变换线性误差影响的改进型TE实时算法.测试表明:改进算法提取的频谱包络更加逼近真实包络,改进算法所提取包络的对数谱失真、谱平坦度测度均小于原实时算法所提取包络,且改进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
  • 梁彦霞;杨家玮;李烨
    以成对最近邻(PNN)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LBG初始码书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随机法或者LBG分裂法选定预备码书,然后以最相邻的原则,将训练矢量依次合并到预备码书的码字中.与PNN算法相比,这种算法生成LBG初始码书的训练时间短.用LBG分裂法得到预备码书后生成的最终码书比随机法的性能稳定.测试结果表明:用该算法得到的码书来恢复语音,其平均谱畸变在1 dB左右,2~4 dB的谱泄露小于2%,4 dB及以上无谱泄露,质量达到了语音编码的要求.
  • 彭隽;谭萍;马洪;胡啸
    提出了一种针对流水线模数转换器(ADC)级间残差放大器的线性增益偏差与增益压缩误差的后台补偿方法.利用随机信号的二阶统计互相关特性,通过在第一级数模转换器输入端的低两位上分次注入数字伪随机序列,测量放大器的实际增益值与其表征幂级数模型的三阶非线性项系数,并使用此估计值同时完成对这两种误差的后台补偿.为了验证设计,对14位三级流水线ADC进行了系统模拟,当前两级量化精度均为5位,且两级残差放大器的增益偏差与输出峰值点的相对增益压缩率分别为-2%和5%时,经过补偿后SFDR(无杂散失真动态范围)和SNDR(信噪失真比)指标分别从70.93 dB和54.83 dB提高到97.60 dB和74.30 dB.
  • 陈韶斌;蔡超;丁明跃;周成平
    提出使用标准模型特征(SMF)在遥感图像中提取和识别纹理目标的方法.在预处理阶段进行纹理区域划分,根据纹理差异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可能目标和背景区域;在识别阶段,对于每个可能的目标区域,运用SMF判定区域中每一像素所属类别,以区域中大部分像素的类别作为该区域的类别,从而排除非目标区域,获得目标区域,得到识别结果.实验表明SMF是识别遥感图像纹理目标的有效特征.
  • 涂岩恺;陈庆虎;黄亮
    基于弹性网格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手写汉字形变因而在汉字识别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在传统弹性网格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伪二维弹性网格,通过对手写汉字图像的局部线密度进行模糊化与均衡,得到非四方形的曲线网格,相比由全局密度投影均衡生成的传统弹性网格有更好的吸收局部形变的能力.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与伪二维动态网格结合进行实验,与结合传统弹性网格比较,取得更为理想的识别率.由于避免了非线性归一化方法产生的形变和锯齿效应,因而识别结果也优于传统非线性归一化方法.
  • 刘怀兰;侯昕;王佳
    分析了现有的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隐患,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身份认证方案,以USBKey作为载体,利用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采用挑战-应答形式并结合单向哈希函数,避免了需要时钟同步带来的潜在威胁,实现了双向认证,防止假冒攻击、口令攻击和重放攻击.
  • 孙潮义;王静;冯力;程雄
    针对传统杀毒软件采用的基于特征的检测与单点片断式阻断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滑动窗口的桌面异常行为阻断模型.以多阶一致指数迭代检测算法为基础,对Windows内核系统调用序列进行分析和检测,设计了带滑动窗口的自适应式阻断机制,提出了正常密集度和异常密集度两项衡量进程安全状态的指标,并以此确定滑动窗口步长修正的时机.利用网络熵理论确定滑动窗口步长修正的幅度.实验表明:不同于杀毒软件的行为阻断方式,该模型可更早发现并追踪入侵行为,且较之固定窗口阻断模型,平均阻断时间缩减近半.
  • 李胜;胡和平
    为克服概率潜在语义索引在存储效率和查询速度方面的不足,引入概率潜在语义词典(PLSD)概念,建立词汇之间的关联矩阵代替词汇-文档矩阵.提出一种文档分值计算方法,以及词典中每个词汇的概率计算方法,用以获取相关的查询词汇,从而生成新的查询.实验表明:PLSD的引入消除了概率潜在语义分析对文档的依赖,通过调整文档阈值和词汇筛选等方法,可以在保证查准率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检索系统占用的存储空间.
  • 余旺科;马文平;王淑华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频繁移动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随机密钥预分配方案.该方案采用正方形对网络进行分区,在覆盖全网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重叠区域.节点仅需预分配数量较少的密钥,就能够以很高的概率建立共享密钥,即使存在大量的移动节点仍能保持较高的连通概率.理论分析与仿真数据表明该方案不但在连通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节点存储的密钥数量最多可节约60%以上.
  • 邓高明;张鹏;吴恒旭;邹程
    为了提高旁路模板分析密钥恢复攻击的效率,提出一种自适应选择明文旁路模板分析方法.该方法选择密码算法中密钥参与的异或操作为攻击点,以两个操作数的汉明距离构建旁路信号模板,从二进制位为全“1”的明文开始,按选择明文与密钥的汉明距离不断减小的方向每次改变选择明文得到一个比特位,将选择明文逐步逼近并最终恢复密钥.针对微控制器AT89C52)上实现的高级加密标准密码算法攻击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在不增加攻击所需样本的条件下提高攻击效率.
  • 佘莹莹;方华京
    针对存在通信约束的多智能体系统的有限时间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类连续的非线性一致性算法.利用李雅普诺夫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和矩阵理论,证明了当系统个体间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为连通图的情况下,该算法使得系统具有通信约束时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一致.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收敛时间的上界,该时间上界由选取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无向图的拉普拉斯矩阵以及系统的初始状态决定.仿真示例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 朱子奇
    为提高伪随机序列的动力学性质,利用有限群上的随机行走理论,提出了用动态S盒对基于混沌轨道编码模型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变换的方法,从而构造出一种新型混沌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基于动态S盒的混沌伪随机序列发生器.这种发生器不仅保持了混沌伪随机序列的均匀性和独立性,而且增强了伪随机序列动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克服了已有混沌伪随机序列的动力学性质比较简单的缺点.
  • 张庆;高延滨;张勤拓
    针对机载战术武器系统实际应用情况,选用游动方位作为导航坐标系,推导出了新的传递对准误差模型并合理简化.为了得出系统各状态量的可观测性与可观测度,采用基于分段线性定常系统(PWCS)理论的奇异值分解法,给出了游动方位系统处于传递对准时各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分别计算了平动和转动两种不同情况下各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加速机动结束时方位失准角可观测度从1.7×10-20提高到1.4;绕Z轴转动机动时,游动方位角可观测度从2.4×10-13提高到5.0×10-4,水平加速度计误差可观测度提高到0.7.
  • 黄亮;刘忠;张建强;彭鹏菲
    为了抑制光电载荷的安装误差,提高空中平台搭载光电载荷对目标定位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拟线性化的安装误差动态修正方法.用该方法对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满足拟线性耦合关系.将其用于光电载荷安装误差的实时动态修正,解决了制约定位精度提高的主要问题.该方法计算简单、应用方便,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仿真分析和实际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其有效性.
  • 周卫东;丁国强;郝燕玲
    为了提高传递对准非线性系统状态估计中粒子滤波算法的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类应用中心差分滤波(CDDF)算法产生粒子建议分布的中心差分粒子滤波(CDDPF)算法.该算法应用Stirling插值公式逼近非线性函数,用Cholesky分解确保误差方差阵正定性,获得滤波稳定数值计算;应用CDDPF算法生成粒子建议分布,能够融合最新量测信息;最后应用新算法对传递对准系统模型进行最优滤波,CDDPF算法数值计算稳定性优于UKPF算法,状态变量估计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 黄小军;马满好;黄维;李建军
    针对卫星电子侦察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一种静态调度与反应式调度相结合的鲁棒性调度方法.静态调度中针对具有随机分布特性的侦察数据量,并考虑卫星的使用约束和任务约束,建立了机会约束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罚函数的进化算法,用以解决模型的非线性与非凸特性,结合蒙特卡罗抽样的罚函数用以解决模型的随机性.反应式调度中针对新任务提交、资源失效和任务执行失败等离散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一种快速启发式任务插入算法,基于初始调度方案,有效降低调度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解决不确定因素下电子侦察卫星调度问题.
  • 尚晶
    针对集装箱码头双40英尺岸桥的作业特点,制定集卡实时调度策略,建立综合考虑多个集装箱装卸环节的集卡调度模型.设计了基于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个体选择采用保优策略,且基于排序方法进行个体选择概率的分派.为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引入小生境技术,并用复合多交叉方式来继承父代的优良模式.通过5个算例对改进遗传算法、基于时间和距离加权和的启发式算法以及标准遗传算法的计算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质量较高,计算效率也能满足集卡调度的实时性需求.
  • 黄志锋;刘伟;刘志春;杨昆
    以核心流强化传热原理为基础,以空气为流动介质,对圆管内插入多孔环体在层流入口段的传热及流动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并运用场协同理论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入口段填充多孔环体可以有效提高换热与流动的综合性能,其性能评价指标值最高可达2左右.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对综合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孔隙率越高,综合性能越好;而当孔半径为1.0 mm时可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
  • 方庆艳;汪华剑;陈刚;周怀春
    对一台1000 MW超超临界前后墙旋流对冲燃烧煤粉锅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燃尽风比例对燃烧、NOx排放及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模型替代经验方法,预测煤粉挥发分析出过程中氮的释放量以及挥发分氮转化为HCN与NH3的比例.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符合较好,随着燃尽风比例增加,飞灰含碳量增加,煤粉燃尽率降低,NOx排放量(浓度)下降;但下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增加,导致大屏过热器挂渣倾向增加,较优的燃尽风比例为25.7%.
  • 陈孚江;陈焕新;董媛媛;朱国鹏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渗透送风时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内部空腔区域及表面空气流动特性.结果表明:送风时空腔内部空气流速呈辐射状向四周衰减,沿垂直于纤维壁面的方向向外扩散,然后向下方聚集流动;两侧空气流速低于下方区域的空气流速,且沿管长方向空气流速分布均匀;空气在纤维结构层的微孔隙中的流动状态属于非达西流.
  • 徐朝芬;向军;孙路石;胡松
    采用STA 409热综合分析仪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950 ℃,1 200 ℃和1 400 ℃)下淮南煤的热解特性,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热解温度下煤焦的物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煤焦表面孔隙增大,总孔体积和孔面积也明显增大;煤焦的碳微晶结构逐渐向有序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导致石墨化,化学稳定性增强;同时煤焦内C元素的含量快速增加而H含量逐渐减少,且煤焦内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也明显减少;煤焦的活化能随碳转化率的增大和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增大,说明煤焦的CO2气化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吴毅峰;黄荣华;李佳峰;王兆文
    对纯大豆生物柴油和普通柴油在定容燃烧室中进行了对比试验.首先利用OH化学发光成像法研究了环境温度对直喷油束燃烧火焰升举长度的影响,然后计算分析了升举长度变化对升举长度处氧卷吸特性(即含氧率)的影响,环境温度变化区间为800~1 200 K.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定容室内密度、含氧量、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都维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两种油的火焰升举长度都减小,特别当环境温度由800 K变化到 900 K时的减幅最大;生物柴油火焰升举长度在所有环境温度下都比普通柴油大,火焰升举长度处含氧率的变化趋势与升举长度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含氧率差别更加明显.
  • 肖合林;胡艳;文媛媛
    为了研究乙醇均质充量压缩点燃(HCCI)发动机在缸内和排气管道中微量排放物CH2O(甲醛)、CH3HCO(乙醛)和HCOOH(甲酸)的形成演变过程,提出了乙醇简化反应机理与FLUENT软件耦合计算的方法,对乙醇HCCI发动机燃烧过程产生的微量排放物在缸内和排气管中的变化和分布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当量燃空比和废气再循环率对甲醛和乙醛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和乙醛是乙醇燃烧反应过程中的低温产物,缸内甲醛和乙醛的最终排放量随着当量燃空比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而增加.
  • 张林森;谢顺依;胡平;刘小虎
    为了解决凸极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位置估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每一个脉宽调制周期的开通区间和关断区间的中间时刻分别对电机非导通相的瞬时端电压进行采样,用两次采样的差值与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压相比较来获得电机反电动势过零点,将获得的反电动势过零点延时30°(电角度)即为电机的换相时刻.采样时刻确定及过零点获取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吴耀武;陈瑞;娄素华;陈伟
    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针对区域性电网节能减排潜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以影响电网节能减排效果的3类15大要素为框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引入评价体系中,既保留了主观因素的多元性、发散性,又减小了主观判断可能产生的偏差,有助于得到更能反映对象本质的评价结果.理论分析及算例表明:该方法为节能发电调度方式应当首先在何种区域电网中优先推行提供了参考,使得有限的电力投资能够发挥最大的节能减排效益.
  • 李华东;朱锡;梅志远;杨坤
    对静水压力作用下的夹芯板结构进行了研究,以得到其内部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达到优化结构形式的目的.针对表层较薄且带有侧板的夹芯板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与理论分析,研究了静水压力作用下其上下表层与芯材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特点.分析表明: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夹芯板结构的变形可分为边界区域、中心区域与过渡区域;其上下表层以弹性基础板变形为主,而芯材以体积压缩变形为主.最后,采用理论方法对结构变形与应力分布的几个特征量进行了计算,误差控制在11.4%以内.
  • 张朝阳;肖昌汉;徐杰
    为了得到准确的舰船磁模型,对基于微粒群(PSO)算法的舰船磁模型进行了分析.利用PSO算法对磁偶极子位置进行优化,得到了舰船磁偶极子阵列模型,同时对目标函数不同时磁模型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磁偶极子分布范围和换算方向对舰船磁模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SO算法的舰船磁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和磁偶极子分布范围可以得到精确而稳定的舰船磁模型,利用磁模型向远距离换算比向近距离换算要准确.
  • 任席闯;王江安;吴荣华
    利用单球形粒子和双层球粒子的散射模型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双层球的不同内层折射率和不同粒子半径条件下粒子的散射特性进行了计算,并用两种模型对不同大气湿度情况下海洋气溶胶散射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层球模型计算的前向散射强度比用单层球模型进行计算的要大,而后向散射要弱;随着大气湿度的增加,气溶胶粒子半径变大,后向散射变强;用湖面上大气气溶胶粒子散射与仿真的拟海洋气溶胶散射的消光系数比较,实测消光系数值与双层球模型计算的消光系数值更接近.
4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