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0卷,第3期
刊出日期:2002年03月
  • 陈晓苏,宁翔,肖道举
    给出了一种基于CIDF的入侵检测模型 ,该模型同时运用异常检测与特征检测 ,能够较好地检测到各种攻击 ,而且可以在有噪声数据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训练 ,克服了一般的基于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要求在无噪声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缺陷 .通过CIDF通信协议 ,入侵检测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的入侵检测系统通信 ,实现多个入侵检测系统协同工作 ,大大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和成功性
  • 陈晓苏,姜朝,肖道举
    通过对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分析 ,给出了一种基于现代高性能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HPIDS)架构 ,它具有两层的检测结构 ,能较好地适应网络体系结构的变化 ,方便地引入入侵检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并能有效地集成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 .同时 ,两层的检测结构也能提高检测效率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过载响应策略和事件相关性分析 .过载响应策略提供三种机制进行系统配置 :服务确保机制、过载识别及分流机制和自动平衡机制 ,每种机制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事件相关性分析能提高系统检测的准确性
  • 肖道举,郑涛,陈晓苏
    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中 ,将角色与权限对应起来 ,用户被赋予适当的角色而获得角色的权限 .为了使管理更加方便 ,可以运用RBAC来管理RBAC .研究了RBAC的一个方面 ,即RBAC管理分派用户角色 .讨论了一个基于角色的管理模型URA97(User RoleAssignment′97) ,并对它在Oracle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虽然Oracle原型很难处理间接角色成员 ,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函数和包来实现
  • 卢炎生,吴建华
    提出了一个对象关系DBMS的数据存储组织策略 .给出了其底层存储的具体实现 ,其中包括类 ,对象的存储方案 .给出并分析比较了类层次的 3种存储策略 ,确定了将每个类映射成一张表 (包含该类继承的属性 )作为本系统实现的策略 .论述了大对象等的分散存储策略 .结果表明 ,本系统在增强对象处理能力的同时 ,能满足对数据的快速高效检索
  • 石柯,覃小斌
    针对敏捷制造单元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赋时Petri网 (OOTPN)的仿真方法 .该仿真模型不但能够模拟敏捷制造单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复杂的行为 ,还可以进行性能分析 ,为单元重构提供反馈并为单元控制提供指导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Petri网技术的仿真能力 ,同时通过面向对象技术的运用 ,单元的仿真模型还具有高度的柔性和重用性 ,在单元重构后能够快速生成新的仿真模型
  • 余祥宣,刘伟
    根据加密数据库的特点 ,分析了建立密文索引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采用B +树实现密文索引的方法以支持动态结构调整和顺序查找 .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技术来提高系统效率 ,减少I/O次数 .分析了在这种环境下选取参数m的方法 .此法比采用二叉树的方案更加快捷 ,效率更高 ,并且不需要额外开销 .最后 ,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
  • 余祥宣,刘铭
    针对DoS(Denialof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 ,在分析DoS的攻击原理和现有的检测、防范手段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检测、防范DoS的分布式模型 ,并提出了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技术实现该模型的方案 ,分析了实现后的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 ,分布式检测防范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付DoS攻击 ,能在更高的层面处理分布式攻击 .利用类似的方法还可以检测其他的入侵攻击 .
  • 谢庆国,万淑芸,赵金
    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Elman回归网络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系统的状态变量构造状态连接图 ,自然地将状态连接图作为模板 ,形成Elman回归网络 .在设计过程中 ,减少了经验性的设计规则 ,给出了较系统化的设计规则 .用这种方法设计了交流调速系统的速度控制器 ,给出了仿真结果 .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稳态性能和负载鲁棒性 ,其过渡过程的时间响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
  • 赵胜民,李文秀
    研究线性离散 2 D区间系统一般模型的分支稳定性问题 .分别给出了此类系统分支渐近稳定性和指数分支渐近稳定性的定义 .当且仅当系统矩阵满足某些约束条件的状态向量变换成满足另外一个约束条件的向量时 ,证明了此类系统是分支渐近稳定的 .利用不等式性质 ,给出了 2 D区间系统一般模型分支渐近稳定和指数分支渐近稳定的判别条件
  • 程远胜,曾广武
    在结构质量限制条件下 ,提出了一个结构非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由两个优化过程组成 .第一个优化过程是在结构质量约束下极大化结构非概率可靠性 .第二个优化过程是在载荷不确定性条件下 ,考虑结构应力、位移约束和极小化结构质量 .其中第二个优化过程嵌套在第一个优化过程之中 .作为一个数字算例 ,用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了一个桁架结构的非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 .当关于所有不确定性载荷的信息严重缺乏时 ,设计者宜采用最小值最大化法则进行结构非概率可靠性优化设计 .设计者如果仅对某个不确定性载荷的特性知之甚少而对其他不确定性载荷的波动变化有较好的了解 ,则可事先确定其他不确定性参数的值而最大化该不确定性参数
  • 程远胜,曾广武
    提出了一个考虑支墩组合刚度不确定性的船舶坐墩支墩配置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用凸模型法处理支墩组合刚度的不确定性 ,用分级优化方法求解所提出的优化模型 ,并讨论了支墩组合刚度不确定性程度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后 ,配墩方案发生了变化 ,支墩结构质量也有所增加 .增加的支墩材料是用于提高结构物抵抗不确定性参数波动变化的能力 .
  • 周华民,李德群,燕立唐,刘来英
    为了有效地将CAE集成到塑料注射成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 ,建立了基于表面模型的智能化CAE模拟系统 .通过引入表面模型取代传统的“中性层”模型 ,使CAE与CAD的集成成为可能 ,并突破了原有CAE软件的建模瓶颈 .将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技术充分应用到CAE分析中 ,指导用户设计初始方案、评价分析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了CAE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率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智能化、集成化的CAE分析软件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 黎步松,周钢,王从军,黄树槐
    针对快速成型机成型空间限制了所能制造零件规模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STL文件格式的实体直接分割法 .阐述了基于STL文件格式的实体分割及其相关处理的原理 ,设计了直接分割算法 ,并给出了软件的实现方法 ,使得快速成型系统可以对大型实体进行分步制造 ,扩大了自由制造的适应性 ,改进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加工工艺 ,提高了制造效率 .
  • 张辉亚,张煜盛,张培榕,欧阳光耀
    采用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方法 ,对燃油泵柱塞和柱塞套的工作变形进行了分析 ;针对普通燃油泵因燃油渗漏而难以建立高燃油压力的问题 ,利用柔性可变截面控制技术 ,对燃油泵柱塞偶件进行了改进设计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油泵柱塞副的配合间隙可随燃油压力而变化 ;在燃油压力升高时 ,配合间隙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 叶晓明,闵作兴,陈国华,罗马吉
    用试验手段测取了CA6 110 /12 5Z型柴油机活塞特征点的温度值 .在此基础上 ,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其温度场 ,并对该活塞的工作状况作了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 ,活塞特别是第一道环槽温度过高是导致柴油机长时间运转后出现活塞环胶结和活塞产生裂纹的原因 .计算还表明 ,三维有限元法能为内燃机零部件的设计改进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
  • 丁国忠,郑正泉
    针对气液两相流动中 ,不同流型下的压力变化和空泡率变化不一样的问题 ,研究采用压力传感器及新型的电容空泡率传感器来测量垂直管中各种流型的压力波信号及空泡率信号 ,并以此辨识流型 .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流型的压力波时序图 ,压力波频谱图 ,空泡率时序图 .并给出了各种流型的辨识准则 .
  • 陈焕新,黄素逸,张登春
    采用三维紊流模型 ,应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空调列车 (硬座车 )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 ,对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 ,主要是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送风方式和送风速度对空调列车室内流场的影响 ,以及送风温度对空调列车室内温度场的影响 ,为空调列车室内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及舒适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 刘会猛,刘永长,曹立,邓迎寒
    从Rodi提出的代数应力模型出发 ,根据张量不变性函数理论 ,导出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较通用的、含有速度梯度二次导数项的模型公式 .该模型中所需系数与ASM中的系数常数完全相同 .非线性本构方程为显式关系式 ,在体现了非线性关系的同时 ,又避免了求解应力的代数方程组难于收敛的困难
  • 黄荣杰,杜太生,宋天霞
    在研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性质与允许误差的条件下 ,研究了断定全局优化方案就存在于变量网格结点中的若干个结点之间的问题 .提出了拟三维空间和超球体概念 ;导出了确定可计算的网格结点公式 ,证明了特定点的覆盖定理
  • 资建民,江滔
    为提高路面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减少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根据路面系统本身具有的“灰色”本质的特点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聚类方法提出了对路面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算法简单明了 ,有理论依据 ,可用性强 ,评价方法和指标能满足国内道路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 黄恒卫,张耀庭,邱继生,林宁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BP网络模型 ,预测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多种混凝土强度 .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传统的鲍罗米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神经网络方法由于综合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影响因素 ,能够实现非线性关系 ,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在混凝土性能预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曾静,王靖涛
    基于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粘土的三轴试验和反问题理论 ,提出了用改进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这两种方法来建立粘土的本构模型 .实例分析表明 ,两种模型对具体本构关系都能够很好逼近和预测 ,比较起来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好 ,且逼近速度快 .而改进BP神经网络稳定性好 ,但逼近速度过慢 .
  • 钱勤,陈宏强,梁利
    结合传统的工程分析方法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研制了一套基于In ternet的远程工程分析系统 .该系统较好地利用了WindowsDNA结构思想、远程分布组件技术及Winsock技术 ,具有可供两人同时参与的远程有限元分析、远程信号采集分析和基于Internet的工程分析资料库三大功能 ,从而实现工程分析的远程协同作业 .系统运行稳定、效率高 ,能为用户提供廉价快捷的工程分析服务 .
  • 朱经纬,蒙培生,王乘
    在MarchingCubes(MC)算法的基础上 ,针对螺旋CT扫描数据的特点 ,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表面的快速绘制方法 .通过使用体元描述表 ,并且对体元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 ,简化了数据 .在绘制过程中 ,根据形体拓扑结构 ,优化了体元内部的等值面形成算法 ,提高了三维重建的速度和质量
  • 吴国荣,钟伟芳,戴辉
    对层状半空间弹性参数的反演这一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先通过引入共轭波函数给出了泛函导数的表达式 ,然后构造一均方误差函数把反演问题转化为寻求最优解 ,并通过共轭梯度法导出了非线性迭代公式 ,最后进行了数值计算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该公式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 刘宏申
    利用模板重复对字符点阵数据累加 ,然后对模板累加数据进行分析 ,提出标定每一像素点的方法 ,根据每个像素点的这些标定信息可确定细化后保留点和细化剔除点 ,进而进行保形的笔画细化 .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笔画细化保形效果好 ,细化结果受笔画边缘毛刺影响很小 .通过上机验证 ,证实该方法是一个在笔画细化上有效实用的方法 .
  • 吴巍,彭嘉雄
    对红外序列图像小目标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做出了分析 .在检测过程中采用形态学中的Top hat滤波 ,并根据目标运动的连续性去除噪声和云团 .对目标与背景灰度均值之差、目标灰度方差和目标面积这三个特征量进行了研究 ,发现它们保持相对的稳定 ,可以作为小目标的不变特性 ,利用这些特征量设计了RBF神经网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黎步银,周东祥,付明,黄正伟
    利用PC机通过RS 2 32C标准串行接口同智能万用表组成自动测试系统 ,通过并行打印接口控制外围接口电路 ,实现电压程序控制及通道自动转换 ,并实现了对热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自动测试和自动数据处理 .该系统能同时对 10只热敏元件进行测试 ,各个通道具有单独击穿自动保护电路 .程序由VISUALC ++6 .0语言编写
  • 钟德刚,徐静平,黎沛涛,于军
    分析了金属 绝缘体 SiC (MISiC)结构肖特基二极管 (SBD)气体传感器敏感机理 ,通过将热电子发射理论与隧道理论结合 ,建立了器件物理模型 .模拟结果表明 ,响应特性与金属电极类型、绝缘层厚度、气体吸收效率和温度有关 .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通过模拟 ,得到MISiC结构最佳绝缘层 (SiO2 )厚度应为 1nm左右 .
  • 陈汉强,朱光喜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帧复合预测的算法 ,利用该算法对多帧复合预测的运动矢量进行选择 ,并判断对某一个宏块 (MB)是否使用该方法 .定义一个率失真函数作为衡量标准 ,用渐近方法对参与预测的两个宏块进行选择 ,当率失真函数的值达到最小时得到最佳的预测运动矢量 .该方法可以明显减小输出的码率
  • 封斌,龚灼,杨学军
    提出了保护模式下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内存管理的一种实现方案 ,改进了内存分配的边界标识算法 ,将内存块的控制信息和用户实际使用内存空间完全隔离 ,在分配算法中增加了搜索指针 ,提高了系统运行速度 .同时 ,采用虚拟存储器的管理方法 ,对内核空间和任务空间进行保护 ,并采用位图管理任务逻辑地址空间 .更好地满足了实时操作系统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的要求
  • 夏定元,周曼丽,向政权,许毅平
    针对目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在模型优化及通用性设计等方面的局限性 ,以图像单一特征描述和提取方法为基础 ,根据人机交互的相关反馈原理 ,分析图像组合特征归一化权值系数 ,提出一套图像特征相关性检索新方案 ,并在着重对基于内容的图像特征相关性检索算法研究基础上 ,参照国际标准MPEG 7所提供的通用性系统设计规范 ,对新方案下的图像检索通用模型进行概念化设计 ,为解决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Internet上实用化的瓶颈问题 ,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案的合理性
  • 杨明红,刘劲松,张波,陈清明
    将膜系容差纳入评价函数 ,提出了多腔窄带滤光片鲁棒性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阐述了理论分析的依据 ,在修改的程序基础上得出一组优化设计的膜系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得到的膜系不一定是最优的理论解 ,但一定是最优的实际解 .膜厚灵敏度因子计算结果表明 ,鲁棒性膜系较其他膜系的敏感度因子要低 ,从而验证鲁棒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 黄嵩,徐小明,胡于进,李成刚
    基于一种半集中式的协商控制策略 ,提出一个面向动态联盟的协商过程模型 ,按时间将协商过程划分为协商准备、协商进行及事后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并在此模型上构建了一个基于CORBA标准和DMAS (分布式多Agent系统 )技术的协商系统框架 .盟员企业的推理、决策和协商功能以Agent形式进行封装 ,多方协商由多个分布式Agent实现 .而不同环境下Agent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构建在CORBA平台上的组件来实现 .为实现动态联盟盟员企业之间的协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
  • 何伟强,张金隆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朦胧集的概念 ,通过定义认知模式和构造模式 ,在分析虚拟企业 4 IN性的基础上 ,从新的角度分析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 ,指出其运行过程实质上是灰朦胧集从胚胎态→发育态→成熟态→实证态的顺序演化过程 .为虚拟企业这种难以用确定性数学描述的组织形态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同时为灰色系统理论在虚拟企业分析、建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晓昱,王宏勋,罗希杰,黄新
    就具有较强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白腐菌对造纸黑液的处理能力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采用液体发酵对不同状况下的造纸废液进行处理 ,以白腐菌处理造纸废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浊度、COD、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测定 ,结果显示出不同种属的白腐菌对各种状态的造纸废液处理程度不同 .其中效果较好的 2 # 菌株在光解、非光解造纸废液上的COD去除率达到 80 %以上 ,处理后的水质清亮无色 ,说明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白腐菌具有处理造纸黑液的潜在能力 .
  • 杜桂焕,金名惠,孟厦兰
    以丙烯酸树脂为甲组分 ,以甲苯二异氢酸酯、蓖麻油等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为乙组分 ,制备了聚氨酯 /丙烯酸酯涂料 .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丙烯腈、苯乙烯 ,使得在互穿网络中存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 ,增加了涂膜的耐蚀性 ,制备了具有高度的机械耐磨性、涂膜丰满光亮、耐化学品性能好的优质涂料 ,还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了基团的反应情况 ,并讨论了催化剂、稳定剂等因素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0 .0 2 %、稳定剂质量分数为 0 .5 0 %时所得涂膜的效果最佳 .
11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