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0卷,第7期
刊出日期:2002年07月
  • 李宏顺,周怀春
    提出了一种既可随意布置离散方向 ,又能满足 90°旋转对称要求的新的离散坐标格式 ,其基本思路是 :先将每个卦限中的单位球表面划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 ,再在其中一部分内根据需要任意地布置离散方向 ,然后根据对称性得到其他两部分内的设置 .数值试验表明本格式具有良好的精度
  • 罗海岩,陆继东,黄来,吴君棋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探讨了铝电解槽三维电热场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有限元分析的几何模型 .针对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的 2 30kA电解槽 ,进行了比较复杂的边界条件计算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 .在此基础上对其温度场和电场进行了三维耦合计算 .为铝电解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准确、快速且经济的研究手段
  • 刘根凡,李华飞,郑家燊,俞敦义
    针对用钝化法在Q2 35钢板上热镀 5 5 %Al Zn ,进行了热镀时化合物层的生长动力学分析 ,建立了化合物层生长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其数学处理方法 .通过试验数据曲线拟合 ,获得了不同热镀温度下化合物层的生长动力学关系式及其反应扩散激活能 ,探讨了硅对化合物层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
  • 胡兴华,舒水明
    针对传统吸收式制冷机不宜应用于驱动热源温度有波动或无高品位热源可供利用的场合的问题 ,提出一种以少量电能补偿热能品位的新型循环———增压吸收式循环 ,增压吸收式循环克服了传统循环的缺点 ,补偿相当于制冷量 2 %~ 10 %的电能可以使驱动热源温度降低约 5~ 2 0℃ ,而且新循环与传统循环的制冷系数基本相当
  • 万忠民,舒水明,郭义明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新型蓄能循环 ,利用储存的浓度势差 ,实现全天候制冷 .分析了它的性能特性 ,并与传统的蓄热方式和蓄冷方式的蓄能系统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在获得冷量相同情况下 ,新型循环的蓄能体积是传统系统蓄能体积的 0 .2以下 ,1m3 蓄能体积的冷量能维持 5 0~ 6 0m2 房间的夜间冷量 ,促进蓄能装置小型化 ,从而推动小型太阳能吸收式蓄能空调的商品化
  • 杨丽明,王晓墨
    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应用三维格子波尔兹曼模型对不同雷诺数和不同宽高比的建筑物周围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结果证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出现了回流区 ,且雷诺数和宽高比越大 ,回流区的面积越大 .由此可见 ,波尔兹曼方法用于模拟建筑物周围流场是可行的
  • 杨丽明,李志文,高莉萍,李华
    对针翅管 (包括Sunrod焊接针翅管和整体针翅管 )进行了气相和液相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试验分别在空气、水和油等介质中进行 ,得出了流体纵向流过针翅管的流动换热准则关系式 .结果表明针翅管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和较低的阻力损失
  • 陆艺红,张煜盛,刘镇
    从含氧清洁燃料二甲醚 (DME)低温着火的化学反应机理入手 ,开展了DME自燃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进而建立了不同温度、压力和燃空当量比条件下DME着火滞燃期的数据库 ,通过将该数据库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模拟模型相耦合 ,对DME发动机的运转性能进行了变参数预测分析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邓元望,朱梅林,吴利民,成晓北
    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柴油的组分和性质与发动机的排放之间的相关性 ,求得了相应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 .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 ,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对发动机的排放的影响也较大 ,使用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时 ,可以得到较高的拟合精度 ,简化计算过程 .
  • 成晓北,黄荣华,朱梅林
    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喷雾油束液滴尺寸分布的研究中 ,提出了在两个约束条件下的液滴尺寸分布函数式 ,该式不是依赖于特定试验条件的经验公式 ,与广泛应用的分布函数相比具有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 ,较好地反映了实测的液滴尺寸分布变化趋势
  • 韩宗芬,刘科,金海,郭立
    将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协同入侵检测 ,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协同入侵规则生成算法 ,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协同入侵检测技术 ,可以有效的检测协同入侵 ,同时还具有对未知协同攻击模式的检测能力
  • 熊刚,文远保
    分析了现行无线局域网的不足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给出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局域网基本体系结构 .研究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接入点的扩展功能和协议栈 ,提出了新的子层———IP关口层 .分析了无线接入点在IP关口层和数据链路层对移动IP的支持 ,并给出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接入点软件设计方案
  • 曹计昌
    给出了基于AT88SC16 0 4加密存储卡构成的烟农卡的 8种关系模式描述 .讨论了如何在存储容量有限且按照位 (bit)地址编址的分段连续存储空间中描述多关系模式 .根据烟农卡的物理存储和节地址到位地址的转换 ,给出了数据区中每个关系模式对应元组所占存储空间的总和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和每个元组在进行存储地址分配时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 .讨论了卡内物理嵌入式数据库的实现算法 ,给出了总和控制器的使用算法、基于事务的存储分配算法、以及基于关系模式的块存储分配算法
  • 魏东林,卢正鼎,董俊,聂岚
    论述了如何动态地扩展标准Linux操作系统来增强其功能和安全性 ,阐述了在用户空间扩展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改进的扩展方法 ,并借助该方法给出了一个简单网络文件系统的实现框架 ,它允许用户就像访问本地文件那样来访问远程文件
  • 聂岚,卢正鼎,董俊,魏东林
    在对Linux2 .4 .0中一种新型的内存分配机制———zone分配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其中存在的碎片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配算法和碎片解决方案 ,即在区中定义一系列子区 ,每一个子区只用来处理一个类对象的分配 .改进后的zone分配器简单、快速 ,明显减少了内存碎片 ,提高了分配性能
  • 廖伍代,沈轶,廖晓昕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时 ,需要对系统的动态行为有所了解 .为此 ,讨论了It^o微分方程描述的线性随机系统依概率稳定性问题 .借助Cauchy矩阵 ,利用测度的单调性与连续性 ,得到了该类系统在概率意义下的稳定性 ,包括稳定、一致稳定、渐近稳定和全局稳定的若干充要条件 ,这些条件只与Cauchy矩阵的有界性和吸引性有关 .
  • 徐炳吉,廖晓昕,刘新芝
    对具有多个时变时滞的Lurie型控制系统的绝对稳定性进行讨论 .假定时变时滞有界且其导数有界 ,利用李雅普诺夫方法给出了系统绝对稳定的若干充分条件 ,这些条件利用了时变时滞的界或其导数的界
  • 周建中,陈遗志
    对当前水电机组故障诊断系统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并且基于数据融合和信息共享的思想 ,提出将状态检修系统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研究开发了水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达到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提供智能决策参考的目的
  • 谭运猛,杨宗凯,李守鹏
    受限盲签名协议用于电子现金协议中 ,其目的是为了能用“发现”的方法来发现重复花费 .提出了一个受限盲签名协议 ,与目前最高效的Brands受限盲签名协议相比较 ,其限制性更强 ,效率更高 .还对该受限盲签名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
  • 曾俊玲,于秋则,柳健
    针对纸印品和表格中直线特征的提取 ,给出游程、块邻接图等定义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块邻接图的纸印品直线特征提取的连通域分析算法 .给出了基于此算法的两种纸印品图像直线特征检测结果 ,并对此算法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从测试结果与算法分析可以看出 ,此算法在提取纸印品直线特征时具有运算量小、准确、高效和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且易于编程实现
  • 张靖,罗冶,漆兰芬
    讨论了应用于计算天线近场散射问题的推广的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问题 .所提出的方法在分析天线近场散射问题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朱焰赤,刘文予
    在研究传统形态算法的基础上 ,结合三维物体的广义法矢球模型 ,根据凸多面体的性质 ,将求凸多面体的形态和运算转移到广义法矢球空间中 ,提出一种将广义法矢球合并 ,只计算新法矢点 ,再根据合并后的广义法矢球还原出形态和多面体所有面的快速形态和算法 .实验证明本算法比传统方法快 2 0 0倍以上
  • 黄志雄,秦岩,周祖福
    通过差热分析 ,计算了耐高温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 ,提出了树脂成型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并制定了合理的树脂固化工艺制度 .用红外分析方法对树脂固化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 ,验证了合成反应和固化形式 ,并从结构的角度对树脂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 毛智东,王学林,胡于进,李成刚
    通过建立鼓式制动器的理论模型 ,并运用工程分析软件ANSYS对摩擦衬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摩擦接触进行分析 ,得出接触压力的分布特性及制动器的应力分布场 ,强化了理论设计 .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于鼓式制动器的分析计算有很高的精度
  • 黎星,吴昌林,蒙运红
    从三种容积式机器实例出发 ,分析了此类机械中空间密闭容腔的一般组成原理和形成容积变化的顶层方法 .采用图模型对若干典型容积式机器的空间密闭容腔组成和容积变化机理进行了抽象描述 ,包括容腔构件的运动方式特征、自由度以及构件之间的共轭运动副特征 ,并从中归纳出可行的创新途径 .创新设计实例证实了上述创新设计原理的有效性
  • 王志凌,黎志成,胡斌
    分析了一类企业促销组合方式的选择问题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提出利用Arena模拟系统来求解 ,分析了主要优势并给出了求解的主要步骤 .并结合一个实际问题 ,建立了一个辅助企业促销组合决策的Are na模拟系统 ,说明了其模型文件和结构功能 ,给出了运行结果 .最后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 詹蓉,马士华,崔南方,刘英姿
    阐述了服务质量的含义 ,然后构造出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它包括一个服务三角形 ,由服务战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三个因素构成 .这三个因素都面向顾客这个中心 ,彼此又相互关联
  • 张宗成,戚道安
    运用期权的原理对创业投资的特点进行分析 ,指出可将创业投资视为一种多阶段实物期权 ,因而可以用多阶段实物买权来衡量创业投资的价值 .根据对创投投资事业阶段所做的一般分类 ,建立起多阶段复合式期权模型 ,此模型可用于创业投资公司投资计划的评估
  • 董平,唐家祥,龚荣洲
    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力 位移滞回曲线饱满 ,阻尼比大 ;阻尼器为速度相关型 ,在低速区阻尼力与速度为非线性关系 ,高速区可由Bingham模型近似描述 .阻尼器的可控性与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强度、粘度及阻尼器内磁场强度有关
  • 梁枢平,杨永波,郑文衡,李宏锋
    以一种改进的DQ法 (DQE法 )解大挠度振动问题 .这种方法克服了原始的DQ法难以处理由于截面变化而引起的奇异性的缺陷 ,求解出的变截面梁非线性振动频率与已有结果相当一致 .这进一步显示出DQ法在求解非线性问题及带有奇异性问题上的潜力
  • 查晓雄,钟善桐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受火时力学性能进行了描述 ,钢筋混凝土截面温度场的分布用简化数值法来进行计算 ,然后将其结果输入到有限元程序中进行时间 -温度应力全过程分析 .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混凝土梁在受火时性能的影响 .本方法能有效地预测混凝土梁在受火时的承载力及力学性能
  • 张宁,李光正
    在封闭腔侧壁均匀加热且同时顶壁均匀冷却的特殊条件下 ,应用新的近壁面网格加密法 ,针对一个系列的瑞利数和纵横比 ,进行了详细的稳态自然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值模拟 .通过分析诸多工况对流动形式和能量传递的影响 ,发现当纵横比较大时 (at>1) ,瑞利数对传热的影响比较明显 ;而当纵横比较小 (at<1)和瑞利数较大时 ,纵横比的影响比较明显 .对数值结果进行了回归 ,得到了Nu和Ra的关联式 ,其精度较以前的近似拟合公式要高
  • 林富春,李红,金亮
    预滤波是向量小波变换的关键问题 ,为此就一类具有一定逼近阶的预滤波方法作了详细的讨论 ,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实验表明 ,这种预滤波方法简单、易行 ,而且它的能量聚集比很高
  • 莫婉玲,熊辉,黄荣生,李光兴
    系统研究了不同Schiff碱配合CuCl对甲醇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 .筛选出助催化性能好、腐蚀性小的Schiff碱助剂 .实验结果表明 ,1,10 菲罗啉与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最高 .从腐蚀性试验结果看 ,加入 1,10 菲罗啉化合物后 ,在 5 0℃时 ,复合催化体系对Q2 35和 1Cr18Ni9钢的年腐蚀率分别为4 .6 84mm/a和 0 .0 132mm /a .约为氯化亚铜催化体系年腐蚀率的 1/ 6和 1/ 14 8.
  • 金名惠,孟厦兰,黄辉桃,杜桂焕
    利用Q2 35钢在我国四种典型土壤 (即大庆中心站苏打盐土、大港中心站滨海盐渍土、新疆中心站沙漠戈壁土、华南站酸性土 )中进行室内模拟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实验 ,并对腐蚀试验后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微观分析和微生物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碳钢在上述四种土壤中的腐蚀过程为 :阳极过程为铁的溶解 ,非晶态羟基氧化铁的生成 ,经老化最终成为褐铁矿 ;阴极过程为氧去极化为主的扩散控制过程 .华南土 pH值较低 ,同时伴随着氢去极化腐蚀的阴极过程 .大港土中检测出少量的FeS ,这是由于SRB参与氢去极化过程的结果 .腐蚀过程受阴极极化控制 ,扩散控制程度随试验土样温度的升高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 庞金兴,熊焰,吴力立,张超灿
    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合成了纳米SiO2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以此乳液为基料配制的乳胶涂料具有性能好、无污染、价格低等优点 .介绍了纳米SiO2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乳胶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研究了纳米SiO2 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邱天,肖奕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三个相互作用的二能级原子构成的环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计算结果表明 ,对不同的非线性参数 ,系统呈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特别是当非线性相互作用参数比较大时 ,三个原子之间的能量交换往往以不规则的方式进行 .这也说明 ,几个原子的系统也可以出现非常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 罗杰,胡道伟,刘凌,梅兴国
    进行了批式培养与补料批式培养下的细胞生长及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比较研究 ,并优化了红豆杉细胞补料批式培养条件 .在批式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合成在 2 4d达到最大 ,为 4 .3mg/L .补料批式培养延长了细胞的生长时间 ,大幅度提高了细胞干重及紫杉醇的含量 .培养条件优化后 ,最高紫杉醇含量达到 11.3mg/L .
3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