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可编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编程设备虚拟实验环境的功能需求 ,提出了一个由DOSVM ,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和虚拟设备组成的VPD模型 .在该模型中 ,虚拟设备驱动程序捕获DOSVM的I/O端口访问去驱动虚拟设备 ,并为DOSVM产生虚拟硬件中断 .用VPD模型实现了接口技术虚拟实验环境 .实验表明 ,利用该模型设计的可编程设备虚拟实验环境完全可以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 ,尤其适合远程教育实验 .如果进一步研究 ,还可以设计出虚拟教师
网上信息资源不断变化 ,搜索引擎需要不断更新它所访问过的网页 ,提高更新效率是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所在 .在总结搜索引擎现有页面更新技术的基础上 ,对两种不同的页面更新策略 (统一更新策略和个体更新策略 )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两种方案的优劣所在 ,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折衷方案即分类更新策略 ,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优越性 ,在实际应用中评价了其有效性 ,结果表明分类更新策略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搜索效果
建立了一种支持三维空间和双时态的时空模型 ,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讨论了时空数据类型 .并在此模型上提出了一个基于R树的统一时空索引 (UST TREE)机制 ,定义了节点结构 ,并分析、描述了此索引的结构及原理 .所提出的索引机制可大大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减少了冗余信息
研究了VLAB中虚拟设备库模型需要满足的几个条件 ,在此基础上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应用到虚拟设备库的建模中 ,根据组成系统的对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来构造仿真模型 ,使模型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从而满足了仿真分析的需要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当今远程教育的 ,采用Client/Server结构的网络化运行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系统 .系统利用Socket技术 ,实现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直接交互 ,将构成这个系统需要在三者之间传送的数据通过Socket技术来传送 ,并且利用ADO接口操纵服务器端的数据库 ,来完善系统教学管理功能和对系统进行综合配置管理 ,这样平台系统即可以让学生远程进行虚拟实验 ,同时也能让学校能对整个远程虚拟实验能进行教学管理
提出了一种快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DPD .算法通过模式分解 ,在每次遍历中减小模式量和模式长度 ,动态地减小数据集大小 ,从而有效减少候选关联规则的产生和计数的费用 .提出了基于频繁集Lk 生成最长项目子集M (k)的FPS算法 .DPD算法利用了M (k)进行模式分解 ,有效克服PD算法在 |~Lk|很大时模式分解效率低的缺点 ,减少了由Ck 生成Ck + 1时的遍历次数
研究了一类线性变分不等式问题 ,将线性变分不等式问题的解转化为一个神经网络的平衡点 .利用分析技巧 ,给出了所提出的神经网络的所有解全局指数收敛到变分不等式的解的一些充分条件 ,同时得到指数收敛率的估计 .从而得到求线性变分不等式问题的解的神经网络方法 ,便于实际应用
针对标准BP算法稳定性与收敛性较差的问题 ,采用多个变元进行迭代 ,其中各变元的迭代方式同标准的BP算法 ,然后取各变元迭代结果的均值作为新一轮训练的修正权值 .其目的是利用均值的平衡效应 ,防止作过大或过小的权值调整 ,解决因不合适的权值调整而导致BP算法整体性能的下降的问题 .理论分析与试验证明 ,应用该方法可使BP算法获得较好收敛效果与稳定性能
针对某指挥仪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不足之处 ,用层次结构的多级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电路的故障诊断 ,用专家知识对学习样本进行筛选 .通过对该电路中差分电路模块的诊断实验表明 ,可以克服专家系统对某些故障无法诊断的不足 ,而且还可以实现多故障的诊断
分析了BACnet网络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必然性 .通过对BACnet协议进行扩展 ,提出了一套基于BACnet标准的视频监控系统模型 .模型充分考虑了视频流传输及视频源控制的特点 ,定义了视频流对象和视频设备对象及其相关服务 .所有定义遵循BACnet对扩展的支持 .通过一个实验系统 ,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设计了一种可以在低电压、低电流 (5V/1.5mA)的单双电源下工作 ,并且可以驱动高电压、高电流负载(36V/2 0mA)的非稳态多谐振荡器式压频转换器 .该转换器的高输入阻抗和低失调电压漂移输入增益级可以保证芯片在微弱电压信号下正常工作 .仿真结果表明 :设计电路的线性度好 ,输出满度频带宽 ,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宽 .
对平行板多层介质径向波导 (径向均匀 )进行分析是采用径向模式匹配法分析介质加载圆柱腔的基础 .从理论上首先采用了赫兹矢量法分析了平行板多层介质径向波导TEZ 模和TMZ 模的场分布 ,然后利用Sturm Lowville本征值理论讨论了本征模横向矢量场的正交完备性 .
准确快速获得平行板多层介质径向波导的本征值 ,是运用径向模式匹配法分析介质加载圆柱腔的关键 .首先根据平行板多层介质径向波导 (径向均匀 )本征模的场分布 ,讨论了两层和三层介质径向波导中TEZ模和TMZ 模的轴向本征函数 ,然后利用边界条件推导了相应的本征方程 ,最后探讨了本征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 ,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种厚膜集成式的压控石英晶体振荡器 (VCXO)的设计方法 .通过采用MOSFET的Miller电容取代变容二极管后 ,VCXO的振荡部分和调频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专用芯片中 ,另外再与外围电路组成厚膜式集成电路 ,使其体积大大减小 ,并从应用的角度阐明了集成电路中有关参数的选用 .同时提出通过谐振器的频率 -负载特性来改善压控线性度 ,减小相位噪声的途径与技术难点 .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构成的环形激光器新型方案实现了自泵浦可调谐四波混频 (FWM )型全光波长转换 ,转换速率为 2 .5Gbit/s,可调谐范围 10nm .对可调谐波长转换过程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转换效率与频率失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相对于普通的四波混频型波长转换 ,此种方案中转换效率更依赖于频率失谐的大小 .要取得宽的调谐范围和好的转换结果 ,需要对方案结构和半导体光放大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针对摆式列车数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及倾摆控制系统设计的多目标要求 ,对摆式列车模拟试验装置的辨识数学模型分别用H∞ 方法和 μ方法设计三个鲁棒控制器 .同时探讨了在跟踪问题的鲁棒控制设计中加权函数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仿真结果表明 ,鲁棒控制的H∞ 方法和 μ方法在处理具有各种不确定性的系统设计中均有良好的效果 ,但 μ方法在摄动下的干扰抑制性能比H∞ 方法更具鲁棒性
介绍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SVPWM )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 ,并给出了基于TMS32 0F2 4 0的全数字实现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方案正确可行 ,控制系统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精度
对两个参数相同但初值不同的陈氏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对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陈氏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探讨 ,采用试凑法给出了一个自适应同步的控制规则 ,仿真证明其同步响应速度比较快 .提出了脉冲自适应控制单调同步的方法 ,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料 ,通过离子交换制备了纳米SiO2 水分散液 .研究了原料浓度、表面改性时间、温度、加料方式、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粒径、粒径分布及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价格便宜 ,经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 粒径小、粒径分布窄 (Φ为 8~ 15nm) ,耐酸及耐温性能好 ,有效解决了纳米SiO2 在水相中的稳定分散问题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穷级数映射的无模型学习控制算法 ,将往复运动的复杂非线性控制问题映射为傅里叶空间内有限个调节器设计问题 ,与一般基于被控对象模型的控制算法相比较 ,该方法无需已知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参数 ,而仅需了解系统的实际输入输出及系统的期望输出 ,是往复运动精确轨迹跟踪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算法 ,给出了算法的推导及其收敛性的理论证明 ,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针对常见信息检索技术的缺陷 ,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性的文档聚类分析算法 .将文档集合转化为向量集合 ,基于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采取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来获得聚类 .给出了算法的详细描述和一个测试实例 .
为了使滚动直线导轨副运动精度的动态检测结果精度提高 ,分析了直线度误差评定基准直线的求解过程 ,从而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寻优 ,详细讨论了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直线度误差的处理过程 ;对不同工况时的运动精度分别用首尾连线法、最小二乘法及遗传算法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比较 ,遗传算法评定直线度误差精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 3D的定量化工艺建模与工艺设计方法 ,试图解决工艺设计的底层问题 .通过 3D工序图模型和参数化空间尺寸链模型的映射 ,构造工艺模型结构 .给出了基于该工艺模型的定量化工艺设计系统 ,为解决 3D环境下的定量化工艺设计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
研究了核函数主元分析在机械故障模式分类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原始空间的内积核函数实现原始数据空间到高维数据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再对高维数据作主元分析 ,求取更易于分类的核函数主元 .实验表明 ,核函数主元分析更适于提取故障信号的非线性特征 ,能有效区分不同的故障模式 ,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的状态识别 .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H∞ 鲁棒控制方法 .首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然后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和增广被控对象矩阵 ;在此基础上用H∞ 方法极小化系统中各种干扰对被控输出的影响 ,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 ,设计的控制器使闭环系统有好的性能及稳定的鲁棒性
通过针对通风机的CFD软件应用和相关程序的开发 ,提供了通风机的虚拟实验平台 ,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的自动化 ,完成了通风机总的性能和各种感兴趣的数据的计算 ,以及这些性能和结果的图形表示 .实践表明 :该平台达到工程应用的要求 ,是通风机的现代设计方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提出了一种二阶精度的局部分解菱形空间差分格式 .按照辐射在控制容积中的传播方向 ,将控制容积分解为三个部分 ,然后将辐射传递方程分别在各部分积分 ,同时沿辐射的传播方向应用菱形格式来推导出各个部分的下游边界强度 .整个控制容积下游界面强度等于这三个部分的下游界面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其他数值步骤与标准菱形差分格式完全相同 .数值试验表明本方法完全消除了数值解的振荡 ,同时还可以避免负强度的发生 .
利用加热炉测控系统取得的实时测量数据和炉内钢坯温度预报模型 ,通过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方法 ,对连续加热炉的运行工况进行综合分析 ,其分析结果对在线优化加热炉运行参数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此分析方法对类似的设备和生产线有较普遍的参考价值
为了解煤灰中部分微量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性 ,用去离子水、含有机酸及含无机酸三种滤液 ,对煤的灰化灰和循环流化床燃烧灰进行了长期的浸取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淋滤液浸取率明显不同 .煤灰中Cr ,Ni和Zn的浸取率 ,含无机酸的淋滤液高于含有机酸的 ,含有机酸的淋滤液又高于去离子水 .不同燃烧方式产生的煤灰中 ,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浸取率不同 .高温灰化灰中As ,Cr,Ni和Zn的浸取率基本上都高于循环流化床灰中的浸取率 .As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容易迁移 ,但是As和CaCO3 在弱碱性条件下发生协同作用 ,共沉淀 .加脱硫剂CaO燃烧的煤灰中 ,残余的CaO转化为CaCO3 ,因此As的迁移性降低 .煤灰中部分微量重金属元素发生迁移对周围水体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在升温速率为 5~ 30K/min的范围内利用热天平对平均粒径为 13.4 μm的CaCO3 进行了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 .应用等转化率法 ,在不假定机理函数的情况下 ,得到了CaCO3 分解的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的规律 ,并将转化率外推为零 ,得到了理论上新物相晶核形成时的活化能Eα→ 0 =2 4 3.6 2kJ/mol.同时 ,对于N2 气氛 .不同升温速率下CaCO3 的热分解 ,在假定CaCO3 分解机理函数的情况下 ,得到了 30种不同机理函数所对应的动力学参数 .将升温速率外推为零 ,得到了理论上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下的动力学参数Eβ→ 0 与lnAα→ 0 .将Eβ→ 0 与Eα→ 0 相比较 ,确定了CaCO3 分解的最可能机理是n =2 / 3的成核与生长过程 .
分析了影响垃圾焚烧炉燃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考虑到垃圾特性的复杂多变以及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设计了具备参数在线自整定功能的三维模糊自寻优控制系统 ,并将系统应用于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燃烧控制系统改造中 ,实践表明 ,该系统使垃圾焚烧炉运行状况得到了优化
为了研制出能够在研究煤的燃烧特性方面替代热重分析仪而成本又低廉的煤质分析仪器 ,通过研究煤样在热重分析条件下着火、燃烧直至燃尽期间的CO2 质量变化规律 ,得出了采用检测煤样燃烧时CO2 气体生成的变化情况同样可判断出煤样燃烧特性的结论 ,为研制新的煤质分析仪提供了理论基础
用CuO/Al2 O3 脱硫吸附剂对燃煤电厂进行烟气干法脱硫 .介绍了此脱硫方法的原理 ,从CuO在载体的分散状态 ,焙烧温度对Al2 O3 载体结构的影响、脱硫吸附剂具体制备时要考虑的因素等方面对CuO/Al2 O3 脱硫吸附剂进行研究 ,并结合试验结果证明了此脱硫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采用周期结构理论表达不均匀构件反作用力 ,运用双向傅氏变换和逆变换求解了托板式双层加筋平板的水下声辐射耦合方程 ,利用稳相法近似得到远场辐射声压 .托板式双层加筋平板的复杂性在于连接的间断 ,利用Dirac δ函数的性质克服了这个难点 .采用建立的计算方法 ,研究了托板刚度及其间距对水下声辐射的影响 .计算表明托板刚度对水下声辐射的影响不明显 ,而托板间距对水下声辐射影响很大 .
试图寻求用边界荷载函数的泛函形式给出一组位移分量 .针对一种较为抽象复杂的应变能函数形式 ,对定义在初始构形上的超弹性基本方程进行了直接的解析求解 ,求解过程中未作任何假定及条件简化 ,完整地保留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原始形式 ,具体地讨论了任意切向荷载作用下的超弹性半空间 ,用任意荷载函数的泛函形式给出了一组相应的位移分量
将一个工程实际问题简化为单自由度、双质量系统 ,分析了其在冲击和干摩擦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 ,由此推导了吸振弹簧的刚度计算公式 ,为设计吸振弹簧的刚度确定了理论基础 ,并用Matlab编程计算了一个实例 ,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冲击载荷减振弹簧的弹性系数很大 ,纠正了以往设计减振器时使用小刚度弹簧的错误 .对于大刚度的金属弹簧设计上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通过选用橡胶材料并修改减振器的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
结合湘潭市湘江三大桥主孔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 ,采用 1∶3.2的比例缩尺进行了肋板式截面主梁节段模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探讨了在拉索力、预应力及桥面荷载作用下主梁截面局部及整体的应力分布规律 ,给出了轴力及弯矩作用下截面应力传递角度及有效分布宽度 ,为湘江三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比较了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几种力学模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假定剪应力沿板厚呈抛物线分布的分层模型 .以特殊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为例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各层剪切应变的关系 ,推演了层合板横向弯曲的微分方程组及边界条件 .算例表明 ,计算精度较高
基于内酯环类热敏染料的热变色性 ,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修饰 ,将显色性功能基团连接在内酯环荧烷母体上合成新型的热敏染料 ,达到同样的效果 ,并用紫外、红外等光谱探讨热变色机理 .研究表明 ,低温时 ,内酯环呈开环的状态 ,具有共轭结构 ,显示一定的颜色 .高温时 ,因溶剂化作用分子闭环 ,共轭结构消失而消色 .该热敏染料表现出较好的热变色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