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1卷,第9期
刊出日期:2003年09月
  • 韦彩新,曾凡师,刘利娜,林伟坚
    采用Windows系统环境支持下的SQLServer ,VisualC ++开发软件和Client/Server网络体系结构 ,针对水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了一个数据库 ,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使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能够利用历史的、多通道的信息进行诊断分析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促进了水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邓正鹏,韦彩新,刘利娜,章志平
    以水电机组为研究对象 ,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建立从理论上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基于C ++的产生式知识库系统 .该方法已在白莲河水电站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中获得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其他电站水电机组专家系统的建立有推广意义 .
  • 姚斌,王汉封,曾汉才,焦庆丰
    针对双通道燃烧器普遍存在射流刚性差的问题 ,应用PIV技术对双通道燃烧器出口冷态流场进行测量研究 ,分析比较燃烧器出口不同位置加装楔形体条件下的流动特性 ,通过研究 ,找到既可以提高两股一次风的出口速度而增强燃烧器出口的射流刚性又不减小回流区大小的结构参数 ,以供实际燃烧器改造时参考
  • 明廷臻,刘伟,王苇
    应用FLUENT计算软件对某型号船舶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进行数值模拟 ,采用GAMBIT网格生成技术建立物理模型 ,在FLUENT中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差分格式和边界条件 ,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分析 ,为船舶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 徐定辉,张煜盛,徐波
    将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相结合 ,分析比较了东风康明斯 6BT发动机由三种不同球铁型号材质所加工出的 6BT曲轴的疲劳强度及安全系数 ,探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加工方法及强化工艺对 6BT球铁曲轴性能的影响 ,为选择合适的球铁材料及提高 6BT球铁曲轴的机械性能提供了依据
  • 徐天亮,刘小群
    针对货车装载率低下的现状 ,提出利用相关优化技术 ,制定配装计划以充分利用车辆的载重能力及其容积 .在建立货物配装的数学模型之后 ,根据货物运输的特点并结合组合理论设计了算法 .该算法同时考虑货车的体积和载重量 ,能有效地收敛于满意解 ,在应用中效果良好
  • 杜宽旗
    根据WilliamA .Masters和MargaretS .McMillan的政治经济模型分析方法提出并检验一种落后地区经济模型 .在模型中 ,地方政府设置除国家税收以外的地方费用征收和R&D投入水平 ,投入的回报就是生产的发展 .均衡政策和增长率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初始成本结构 .分析指出 ,落后地区的低费用 高投入机制与时期是不相一致的 ,相应的管理机制改革和新的生产技术应用是经济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关键
  • 张余华
    通过对影响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 ,阐述了家族企业所有权结构的演变过程 .说明家族企业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也如生物体一样有着其生命周期和个性 ,并在每个时期都有发展特征和要求
  • 刘焰,刘华楠,张大勇
    提出企业绿色度的概念 ,分析企业绿色度指标设置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并对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设置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 ,建立企业绿色度的计量模型 ,考核企业的环境绩效
  • 马辉民,尹汉斌,郭潇
    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解决方案 ,首先运用C4 .5决策树算法识别客户的客观指标集合 ,然后对这些客观指标进行偏差分析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流失客户
  • 樊剑,彭刚,龙晓鸿
    建立了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热力学本构关系 ,并针对纯剪状态下的具体问题建立了热力学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 .利用MATLAB编写的数值计算程序 ,对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弹簧进行了实例计算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热力学方程的求解 ,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樊建平,邓泽贤
    假设立方体颗粒均匀分布于树脂基体材料中 ,借助于单元串联、并联和Halpin Tsai模型算法导出了复合材料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 .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立方体和球体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元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应力分量σ3 3 及vonMises应力的分布规律 ,阐述了应力分布和材料破坏之间的联系 .研究结果发现 ,颗粒的几何形状对复合材料杨氏模量的影响甚微 ,由分析预测模型、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符合良好
  • 许晓辉,朱桂新,陈旭东,王迎军
    阐述了一种利用全球定位卫星载波实时相位差分 (GPSRTK)技术的桥梁三维位移长期实时自动监测系统 .该系统根据虎门大桥悬索桥的结构和受力特点 ,布设了多个测量点 ,采用光纤网络等数据传输手段 ,满足了对桥梁长期实时监测的需要 ,从而能更好地分析桥梁是否安全
  • 黄荣杰,杜太生,宋天霞,陈传尧
    在考虑断面面积和拓扑两类离散变量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离散变量拓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反映了拓扑优化问题的耦合优化本质 ,有效地避免了“极限应力”和“奇解”对拓扑优化问题的困扰 ;为求解上述数学模型 ,提出了“拟机率 网格搜索法” ;用该法对包含两类变量的杆、梁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卢炎生,江波
    将实时机制引入并行数据库系统 ,讨论了数据分布聚集度、数据的暂存状态及时间均衡等概念 .提出了并行实时数据库的数据关联放置方法 ,数据存储的原则及策略
  • 陈传波,龚文杰,李其申,陆枫
    提出了一组用于描述对象空间关系的特征不变量 ,可以证明 ,该特征不变量描述的空间关系具有平移、旋转和放缩不变性 .基于该特征不变量 ,还给出了对象空间关系的相似性判别公式 ,实验表明 ,利用相似性判别公式能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对象空间关系的相似性匹配 ,为对象空间关系的描述及相似性检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度量途径
  • 袁激光,金人超,李红涛
    通过分析动态规划算法及A 算法的特点 ,针对多序列比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 算法的启发式算法 .该算法采用了多个优化搜索机制 .通过对此算法的理论分析 ,证明了它能够在有效地减小搜索的空间、节约搜索的时间的同时 ,保证得到比较好的比对结果 .此算法不仅能够在多序列比对问题中得到应用 ,还能够用于其他有向无环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
  • 叶俊,刘贤德,韩露
    基于博弈理论提出了一种背包问题优化算法 .将背包问题的搜索空间映射为博弈的策略组合空间 ,背包问题的目标函数映射为博弈的效用函数 ,通过理性博弈主体的最优反应动态与均衡的扰动恢复过程达到优化目标 .给出了算法的形式定义及描述 ,证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仿真运算及与遗传算法的比较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吴粤湘,刘德明,鲁平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作解复用器的阵列波导光栅 (AWG ) ,采用自聚焦平板波导和普通的透镜作为输入和输出平板波导 ,用圆柱形阵列波导代替以前的方形波导 .对整个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 ,并对器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 ,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 董亚非,王淑栋,许进
    讨论了分子计算的一种新的模型———粘贴模型 .它使用DNA串作为底物来进行信息表达 ,杂交分离作为控制机制 .粘贴模型有一个可随机访问的存储空间 ,而不需要DNA串的延伸 ,也无需用酶 ,并且它的材料是可重复使用的
  • 梅纲,冯珊,熊书鹏
    综合应用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开发了外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给出了该决策支持系统的架构和实现方案 ,阐述了建立数据仓库和实现前台OLAP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 .实现了对预测和深层复杂问题的支持 ,促进了数据向信息和知识的转化 ,为支持科学决策提供了手段
  • 黄冰
    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种基于 80C196KB控制CPU设计的新型线路单元测控装置 .它能完成一条线路的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脉功能 .模拟量测量采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交流采样算法 ,测量精度高 .与上位机的通信提供多种选择方式 ,人机交互采用点阵液晶显示及薄膜式键盘 ,开关量状态、脉冲量的采集以及控制输出都采用二次隔离技术 ,并采用了先进软件抗干扰技术 ,遥控操作可靠 .
  • 熊立志,漆兰芬,周建新
    研究了运用迭代最小二乘 (RLS)算法的智能天线系统提高IS 95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的方法 .通过正交的本振信号实现了接收信号的复信号提取 ,运用RLS解扩频重扩频多目标阵列 (DRMTA)的方法 ,结合IS 95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分集接收的特点 ,成功实现了IS 95系统的多径、多空间信号接收
  • 徐钊,杨艳红,张林
    针对STM 1速率的分插复用器 (ADM)网元 ,设计了包括连接SDH网络的光路板、上下E1的支路板、时钟板、主控板等全部硬件 ,以及各分板和主控板软件 ,为进一步开发多种业务接口提供了基础 .经调试证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是合理的
  • 龚天旭,彭嘉雄
    为了克服传统分水岭算法固有的过度分割问题 ,采用了标记 分水岭变换 ,提出了一种新的标记提取方法 .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小区域 (5× 5 )的均匀性而得到一幅与原图同样大小的表征原图区域均匀性的均匀性图 ,取均匀性图中的低谷作为标记对均匀性图进行分水岭变换就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
  • 陈永强,王启付,胡汉平
    在虚拟环境中 ,对人体头部变形曲面提取特征并参数化 ,建立基于弹簧质点系统的标准几何模型 ;借助重叠图像拼接技术形成纹理图像 ;根据纹理图像调整几何模型特征参数 ,配准图形和图像形成特定的变形几何模型 ,再把拼接图像纹理映射到变形几何模型上 ,得到一种真实感人体头部模型 .
  • 谢刚,周成平,彭晓明,丁明跃
    基于红外图像在经过小波多尺度分解后各个子空间信息的不同分布以及背景区和目标区在小波变换域内图像能量的不同分布 ,提出一种基于区域能量特征的红外图像分割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 熊承义,田金文,柳健
    基于提升方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双正交 (9- 7)小波滤波器的硬件实现结构 .采用流水线调度技术优化结构设计 ,其前向滤波器和后向滤波器的实现具有对称性 ,硬件实现方法简单 .采用VerilogHDL对系统设计进行了描述 ,进行了功能仿真 ,并选用Xilinx公司的xcv5 0e cs14 4 8在集成软件ISE4 .1下进行了综合和映射
  • 袁楚明,张国辉,陈幼平,周祖德
    介绍了虚拟数控系统软件芯片的构建方法 ,研究了基于可重构的虚拟数控操作面板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 ;利用COM /DCOM技术 ,开发实现了可重构的、可定制的虚拟数控操作面板生成系统 ,采用ASP ,ActiveX等技术和通用的协议标准TCP/IP ,实现了了基于Web的虚拟数控系统的远程操作与监控 ,并给出了系统的运行实例
  • 陶望龙,张国军,任德耀,邵新宇
    提出一种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 ,详细讨论了其体系结构、工作流引擎模型的设计 ;最后给出了基于表单的客户端实现的实例 .系统使用UML作为系统分析建模的工具 ,以Java作为开发语言 ,从而使得系统开发维护方便 ,系统可移植性强
  • 熊会元,周凡利,姚建初
    针对约束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组装 ,推导出适合于计算机自动建模所有矩阵组装公式 ,提出了分块贡献法 ,并将其转化为算法 ,应用于开发的约束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原型系统中
  • 徐金波,董湘怀
    介绍了静力隐式弹塑性有限元法的非线性方程组解耦的求解算法及一些关键技术 ,对汽车覆盖件多工序成形数值模拟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讨论了有限元模拟技术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
  • 王桂兰,徐志华,陈衍祥,张海鸥
    基于均匀化方法 ,建立了宏细观连成热应力场计算数学模型 ,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了等离子熔射快速成膜过程皮膜热应力场 ,对四种不同喷枪扫描路径下熔射成形皮膜冷却过程热应力场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回形向外扫描模式 ,皮膜中的等效热应力峰值最小 ;线性扫描情况下长折线处的应力比短折线处的应力高 .在实际喷枪扫描路径的设计和选择中 ,应尽可能地选择回形向外的扫描模式 ,同时使组成扫描折线的线段应尽量取短些 ,以利于降低涂层中的峰值应力 .
  • 罗加智,刘土光,易杏甫,陈宝明
    对均匀横向载荷下的正交各向异性层合固支椭圆板进行了三维线性分析 ,导出了一般板、层合板满足三维线性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层间连续条件的解析解 ,给出了计算结果并与Ansys的结果作了比较
  • 王会清,韩艳玲
    设计了一种能自动调节激光束照射在指定位置的控制器 .控制过程中考虑到第一个平面镜转动对第二个位置传感器表面光点的影响 ,预先调整第二个镜架 ,可以控制PSD2的光点位置基本不受镜架 1的影响 ,也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 .控制系统能够判别光线是否在位置传感器的有效范围内 ,以避免系统失控
  • 李朝阳,石进校,粟银,唐伟
    采用连苯三酚法产生氧自由基 (O~2 · ) ,采用水杨酸法产生羟自由基 (·OH)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箭叶淫羊藿叶醇提物对O~2 ·和·OH的作用 .结果表明 ,箭叶淫羊藿叶醇提物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则受浓度的限制 ,浓度低于 0 .3mg·mL-1时 ,对羟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超过这个浓度时 ,醇提物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下降 ,浓度增加到 0 .5mg·mL-1时 ,醇提物对羟自由基不但没有清除作用 ,反而有促进作用
  • 官文超,危峰,谷战军
    通过硅烷偶联剂“桥”的作用 ,引入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成功地制备出以无机纳米粒子TiO2为核 ,聚合物 (PMMA)为壳的复合纳米材料 .通过四球机研究了其作为水基液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实验结果证明 ,表面修饰的纳米粒子比未经修饰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磨斑直径 ,较高的极压值 ;在高载荷下具有较好的抗磨、减磨性能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对其进行了形貌分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了钢球磨斑表面形貌
  • 胡雁,齐公台,陈妤
    合成了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BIEA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 ,测定了其与丙炔醇复配时在盐酸溶液中对 4 5 # 钢的缓蚀效果 .结果表明 :BIEA与丙炔醇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BIEA与丙炔醇的复配体可同时抑制 4 5 #钢在盐酸中腐蚀的阴极过程与阳极过程 ,是混合型缓蚀剂
  • 梅付名,李光兴
    研究了Pd/C催化氧化羰化苯酚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及催化助剂Mn(OAc) 2 、苯醌和四丁基溴化铵对Pd/C催化活性的影响 .在 0 .13mol苯酚、0 .0 2 2 9g 5 %Pd/C(含Pd0 0 .0 1mmol)、0 .0 18mmol醋酸锰、0 .6mmol四丁基溴化铵和 0 .0 1mmol苯醌 ,10 0℃ ,pCO=5 .4MPa ,pO2 =0 .6MPa ,4h的条件下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4 .10 % ,Pd的转换数为 16 2 .6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最合适的反应温度为 10 0℃ ,Pd/C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且催化活性不变
11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