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31卷,第11期
刊出日期:2003年11月
  • 邓泽林,黄文奇,周立刚
    针对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难解性 ,提出了一种求解该问题的快速禁忌搜索算法 .该算法是按照禁忌搜索算法的一般步骤来进行设计的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算法所涉及到的初始解问题、邻域构造问题以及禁忌表长度的选取等问题给出了旨在减少算法计算时间 ,提高算法优度的解决方案 .该算法找到了所测试的 2 1个标准算例中 1 8个算例的精确最优解 ,而且在PⅡ 2 3 3的计算机上每个算例的计算时间不超过 2s.
  • 段素娟,洪帆,骆婷
    讨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在多域安全应用中的互操作问题 ,提出了多域应用环境下角色映射的概念 ,建立了一个基于角色的组合层次关系的多域授权管理模型 ,通过约束条件和授权步给出了跨域用户的授权访问控制策略 ,实现了多域环境的安全互操作 .该模型不仅使授权机制易于实现 ,而且可以灵活地适应应用中安全需求的变化 .
  • 赵小松
    在探讨并行系统环境中影响实时事务执行时间 3个因素 :工作负载、数据的获取以及事务调度等的基础上 ,利用启发策略并采用新的数据迁徙及事务迁徙技术 ,提出了一种并行实时数据库动态平衡算法 .在PRTS系统上实现了该算法 ,从加速比和实时事务执行成功率两个参数上论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 张立明,卢正鼎,邓曦
    在研究了国内外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的基础上 ,给出了适合多种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的基于CORBA的体系结构、模式集成方法、查询分解算法以及查询优化方法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据集成中间件系统Panorama.Panorama提供了一种研究异构数据集成的实践途径 ,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集成工具 .
  • 李非,李芝棠
    针对传统的PCI总线结构形成系统通信瓶颈的缺陷 ,提出了以交换网络为中心的可扩展并行PC体系结构设计思想 .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传统计算机硬件结构进行分析 ,设计了新的基于交叉开关的PC系统结构 ,并用Petri网分别对传统PC的I/O结构和并行PC的I/O结构进行建模分析 ,并作了定量计算 ,对这两种结构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结果表明 ,并行PC系统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设备的利用率和进程的执行效率 .
  • 李庆华,刘金根,缪天鹏,党建国
    提出了一种类数据流测试技术 ,通过类的数据流分析计算出实例变量的定义 使用对信息及成员函数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 ,匹配函数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为每一定义 使用对产生函数激活序列 (即测试用例 ) .这样产生的测试用例能够发现成员函数与实例变量之间交互作用时发生的错误 ,并且弥补了传统数据流测试技术的不足 ,减少了重复测试 ,提高了测试效率 .
  • 唐红,吴勇军
    阐述了利用数据仓库的聚合技术 ,通过设计不同粒度的分级表 ,实现了对网络流量的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 .给出了流量分析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及结构描述 ,讨论了数据聚合过程 .通过采用梯形式的聚合方式 ,在保证有用信息粒度的基础上 ,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和存储空间 ,提高查询效率 .
  • 李瑞轩,卢正鼎,肖卫军,王治纲
    提出了一种多数据库系统的模式映射方法 ,并对水平映射、垂直映射、混合映射、相关映射和局部映射给出了一种统一的形式化描述 .使用模式映射树存储和表达用于查询分解的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到输出模式及局部模式的映射信息 ,使用查询树来表示多数据库查询的内部结构 .通过合并全局查询树与模式映射树 ,给出了将全局查询转化为中间查询的全局查询分解方法 .利用模式映射信息中的相关映射性质 ,给出了多数据库查询中全局连接的优化处理策略 .
  • 卢炎生,何雷
    提出了一种基于 2R树的双时态二维空间索引模型BT2D Index.该模型是依据降维的思想将双时态索引 2R树和基于事务时间的时空索引 2R树整合而成的 ,给出了BT2D Index的 2R树实现模型 ,以及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等索引操作的思想方法 .BT2D Index尤其适合于当前版本索引比例较大的双时态二维空间索引 .
  • 李永平,文坤梅
    在充分理解相关度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的结果优化排序方法 ,综合考虑用户需求 ,包括兴趣权值、人数权值和位置权值 ,并采用固定容量的网页索取模式 ,实现了一个小型集成搜索引擎的原型系统 ,对结果进行了优化排序 .经实验验证 ,其执行性能效果较好 .
  • 李永平,金莉
    提出一种自适应Web信息提取算法 ,基于自底向上规则模块层叠 ,通过在提取模板中填充一定数量有助于识别信息类别的SGML标记 ,较好地覆盖Web页中不可见信息 ,有效控制自适应过程中信息的过少和溢出 ,实现智能化Web信息提取 .
  • 任士焱,马爱清,杨华云,钟丹
    研究了一种新型直流传感机理与方法 ,包括磁势自平衡回路和补偿回路两个环节 .分析了磁势自平衡回路在半个周期内单铁心磁势自平衡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铁芯的磁化过程、剩磁特性及线圈的激磁状态研究 ,分析了半波磁势自平衡直流传感器的电流波形 .该系统结构简单 ,稳定可靠 ,在 40 %~ 1 0 0 %额定电流范围内 ,输出电流的相对误差不超过 0 .1 % ,其精度大大提高 .
  • 马爱清,任士焱,周术,崔林
    提出了一种新型直流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通过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仿真 ,给出了这种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和传递函数建立过程 .在额定输入电流为 40 %~ 1 0 0 %变化范围内给出了仿真结果 ,得到了该传感器优于0 .1 %的准确度 ,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新型直流传感机理的可行性 .
  • 曾亦可,刘梅冬,姜胜林,刘少波
    以国产Ba和Sr醋酸盐为主要原材料 ,采用Sol Gel技术制备了稳定性极好的 (Ba0 .73 Sr0 .2 7)TiO3(BST2 7)溶胶 凝胶 .研究了BST2 7溶胶 凝胶的化学和热反应过程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分析BST2 7溶胶可知 ,其接触达到分子级水平且混合相当均匀 .研究结果证明以乙二醇单乙醚为主要溶剂配制BST2 7溶胶制备BST2 7铁电薄膜可降低其合成温度 ,同时也避免了中间相的产生 .
  • 沈翔,龚荣洲,聂彦
    用羰基热分解法制备了FexCo1-x金属基复合材料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 ,用Angilent872 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 .研究表明 ,反应温度、有机溶剂和反应物的比例是得到好的电磁参数的关键因素 .实验证明当Fe含量(占Fe Co合金的原子质量比 )即x =0 .43时 ,复合材料在 2GHz时复数磁导率 μ′和 μ″分别为 5 .3 2和 2 .5 2 .
  • 徐军,曹明翠,罗风光,周新军
    论述了一种带高速光窗口的 1 6× 1 6CMOS SEED交换芯片的设计及制作 .SEED像元光窗口阵列的大小为 1 0 μm× 1 0 μm ,间距为 2 5 0 μm ,光开关速率可达 1 0 ps量级 ,对其电逻辑和光调制特性进行了测试 ,并应用到 1 6× 1 6自由空间Crossbar光学交换实验系统中 ,实现了 1 6× 1 6光信号的Crossbar网络交换 .
  • 桑农,唐红卫,曹治国,张天序
    就模式识别中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两个阶段进行了研究 .在特征提取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取图像不同中心频率和方位特征的Gabor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 ;在分类决策算法方面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Gabor滤波特征的特征分组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该算法将一个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来处理 ,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 ,同时还取得了一定的抗有限带宽噪声的效果 .
  • 汪国有,邹玉兰
    针对红外电厂目标识别问题 ,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数据融合的多尺度目标识别方法 .该方法研究了前视成像末制导过程中图像目标尺度变化引起的视点角度和特征尺度变化规律 ,建立了分层次的时空特征模型 ,根据显著性选取目标特征 ,采用贝叶斯网络把不同尺度下的显著性特征进行融合 ,得到正确的识别结果 .实验表明 ,该方法能将多尺度目标的不精确、不完整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 ,从而完成了目标的可靠识别 .
  • 王选择,郭军,谢铁邦
    提出以平面正交衍射光栅作为二维位移工作台计量标准器的方法 ,随工作台的移动 ,光栅能同时检测一个平面上两个方向的位移 .阐述了正交衍射光栅作为位置检测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光路布置方法 ,二次衍射光线的两两迭加 ,形成两组干涉条纹信号 ,且这两组干涉条纹信号的相移与光栅两个正交方向的位移呈正比 ,通过光电转换和计数细分处理电路得到条纹信号的相移 ;检测光路布置在工作台下方 ,通过几组直角棱镜使干涉条纹信号进入光电探测器 .实验分析了工作台的测量精度 ,有效分辨率提高到 1 0nm .
  • 王伏林,易传云,杨叔子,刘洪贵
    针对二维数字化齿面几何特征及加工特点 ,建立一个基于表面测量的离散阵列式齿面加工误差分析模型 ;提出实测齿面与理论齿面间匹配规则 ,找到真实的加工误差分布 ;设计 4种不同算法 ,计算得到齿面各点加工误差 ;运用统计理论 ,对各齿面误差均衡 ,并以之为加工误差补偿预测值 ;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
  • 刘世平,魏迎军,饶运清,李培根
    根据单元重构的一般定性准则 ,提出了两个定量指标 ,有效地对单元重构目标进行了量化 .根据这两个定量指标 ,构造了单元重构的目标函数 ,从而将单元重构问题改造成了一个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 ,并采用了模拟退火方法进行求解 .克服了其他方法不一定有解以及受初始条件限制很大等问题 .
  • 郭军,王选择,谢铁邦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和高斯滤波器的混合Rk滤波器 .滤波过程仍然采用两步法 .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 .主轮廓分别采用形态学闭滤波器和高斯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 ,将得到的顶包络线向高斯中线移动两者的均值之差距离 ,然后将高斯中线处于形态学顶包络线之下的部分用形态学顶包络线的对应部分代替 ,得到最终的修正中线 .该滤波器可更为有效地抑制深谷的影响 ,具有算法简单 ,易于实现的优点 .
  • 余亮英,陆继东,张娟
    以流化床燃煤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实验室小型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实验 ,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特点 .实验模拟流化床低温燃烧的特点 ,采用焦作无烟煤、西山贫煤、六盘水贫煤、萍乡烟煤、平顶山烟煤和小龙潭褐煤等 6种典型煤分别在 65 0℃ ,80 0℃和 95 0℃ 3个工况下燃烧 ,结果表明Hg在灰中几乎不富集 ,是易挥发的痕量重金属元素 ;Pb在灰中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有下降的趋势 ,部分富集在细微颗粒上随烟气排出 ;Cr和Cd两种痕量元素大部分留在灰渣中 ,不易挥发 .
  • 郭欣,贾小红,郑楚光,孙涛
    采用密闭微波方法快速消解煤、煤灰试样中的汞 ,并使用汞还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 .通过大量实验 ,比较了不同的酸体系及微波消解过程 .其中煤样中汞的测定 ,选择体系为V2 O5-HNO3 -H2 SO4-H2 O2 .灰样中汞的测定 ,选择体系为HNO3 -HCl-HF -HBO3 .该方法能有效地将样品中的汞全部溶出 ,消化时间缩短至 1h以内 ,并保证较低的分析空白 .方法准确度经标准参考物质及加标回收实验验证 ,结果令人满意 .
  • 张大勇,周怀春,吴锐,娄春
    采用 4种方法模拟研究了用全息干涉层析技术对轴对称温度场的重建 ,并对传统的环带法进行了改进 ,从而改善了重建效果和重建精度 .针对单峰的和复杂双峰的温度场 ,分别对 4种重建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温度场的适应性、重建效果和精度不同 ,故提出对于未知的温度场可先用环带法或阿贝尔变换法重建 ,然后根据重建结果设定幂级次 ,再由曲线拟合法进行精确重建 .
  • 赵海波,郑楚光,柳朝晖,陈胤密
    构建了燃煤锅炉及烟道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流动模型的框架 ,模型包含颗粒碰撞、凝并、冷凝、成核、破碎、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过程 .提出了该模型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列出了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给出了颗粒数密度变化函数 ,为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的流动模型奠定了基础 .
  • 赵海波,陈胜,郑楚光,阮曙东
    提出了建立电厂远程专家分析平台的整体方案 .合理构建了电厂远程实时运行数据库平台 ,基于此数据库平台 ,进行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 .介绍了远程实时监视、远程经济性分析、远程仿真、远程故障诊断等专业软件的开发思路 .
  • 郑立捷,吴克启
    使用FLUENT软件 ,根据中央空调室外轴流风扇的特点 ,使用有限体积法 ,应用三维定常雷诺时均纳维 斯托克斯方程和k ε二方程湍流模型 ,采用SIMPLE算法对前缘弯掠轴流风扇在有无外罩两种情况下的内流场进行数值分析 ,主要考察了轴流风扇的内部流动状况和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将内流计算结果和PIV实验数据相比较 ,表明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从而证明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 .根据前缘弯掠轴流风扇的内流图谱 ,指出了其外部性能变化的内流机制 ,它可为改善风扇性能和降低噪声提供理论依据 .
  • 樊建平,邓泽贤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 ,通过建立立方体、六棱柱单位胞体数值分析模型 ,对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做模拟计算 .在单向外载荷作用下 ,讨论两模型中正应力、vonMises应力的分布规律 .结果显示两模型的应力场分布相近或相似 ,将在相同的区域里发生材料剪切屈服和界面脱胶破坏 .计算了复合材料弹性系数 ,经过同整体体积平均分析方法和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 ,结果显示六棱柱模型较立方体模型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
  • 陈焕新,刘蔚巍,刘凤珍
    采用控制容积法来建立钢 混凝土混合梁试件 (以下简称“钢 混凝土试件”)温度分布的离散化方程 ,对钢 混凝土试件在夏季太阳辐射和外气温度变化时的内部温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了温度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 :随着气温和太阳辐射的不断变化 ,钢 混凝土试件内各点的温度变化趋势近似于余弦曲线 ,内部温度分布与其所处方位、表面朝向以及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指出对青藏线上铁路桥梁结构的温度荷载将产生不利影响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
  • 吕林女,何永佳,李悦,胡曙光
    应用XRD ,SEM ,EDXA等测试手段 ,从钢 膨胀水泥石界面过渡层中各种元素离子的分布状况以及具有显著特点的CH相和AFt相的形态、CH取向度等方面研究了钢 膨胀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的结构 ,并对限制条件下钢 膨胀水泥石界面结构的改善进行了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刚性限制条件下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钢 膨胀水泥石界面区中CH的空间生长情况优于钢 普通水泥石界面区中CH的空间生长情况 ,Si元素质量分数高于后者 ,Ca元素质量分数低于后者 .
  • 马小强,向宇,黄玉盈
    将精细积分法用于分析输液管的临界流速 .先将输液管的控制方程写成状态向量的形式 ,通过精细积分法高精度地计算传递矩阵 ,再由边界条件得到输液管临界流速问题的特征方程 ,解此方程就可确定临界流速 .应用表明 ,该方法处理此类问题原理简单 ,实施容易 ,易于处理各种支承情况 ,而且由于最终只须求解一个二阶矩阵方程 ,因此计算量小 ,精度也令人满意 .
  • 韩清刚,陈海霞,吴建康
    给出了以微极性流体为润滑剂的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压强摄动方程 ,并采用有限元法研究螺旋槽径向轴承油膜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螺旋槽径向轴承油膜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和不涡动的转子临界质量 .微极性流体的特性由耦合数和分子特征长度两个参数决定 .研究表明 ,微极性流体螺旋槽径向轴承比一般牛顿流体为润滑剂的轴承油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高耦合数时 ,润滑油膜厚度和微极性流体分子特征尺度的比值越小 ,轴承油膜的稳定性越好 .
  • 江贵长,官文超,郑启新
    用原位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微球 ,通过TEM ,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在四球试验机上考察了其摩擦学行为 .它在室温下可分散于石蜡油中 ,但不分散于水中 .结果表明 ,复合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 ,平均粒径约 5 0nm ,作为新型润滑油添加剂 ,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 .对其磨斑表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表明 ,磨痕变浅 ,磨斑减小 ,有效降低了磨损 .
  • 付敏,徐长发,李艳
    针对小波方法对数据压缩的局限性 ,继承其多尺度分析的思想 ,构造了一种对理想数字信号数据的非线性压缩和恢复算法 .该方法在三维表面数据压缩存储和计算机视觉方面有重要应用 .数值实验证明 ,该方法具有快速获得较好的压缩比和恢复效果的特点 .
  • 李艳,徐长发,付敏
    提出一种关于B样条半正交小波基的代数构造方法 ,这种方法仅需函数空间构造知识和线性代数知识就可以实现 ,比现有的小波构造方法简单 .此外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求解双正交小波基和其对偶小波以及相应的提升逼近程度的小波函数 .
  • 黎志成,陈雪
    提出应将企业竞争优势划分为 4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建立了竞争优势生命周期模糊识别指标体系和竞争优势生命周期模糊评价集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企业竞争优势生命周期模糊识别模型 .运用PB7.0设计开发了企业竞争优势生命周期模糊识别系统 ,进行了实例运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
  • 鲍玉昆,徐沧,张金隆
    根据联合投标伙伴选择决策特征 ,针对联合投标伙伴选择过程中决策因素多、信息量大、候选投标伙伴数量多等问题 ,运用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构造灰色效果测度适应度函数 ,设计搜索调整机制 ,结合算例 ,给出使用基于GA算法的科技项目联合投标伙伴选择模型的一般过程 .该模型具有快速收敛、鲁棒性和全局最优搜索能力 .
  • 倪沈冰,陈俊芳,张莉娜
    为解决因环境变化日益复杂及不可预测性而造成的供应链管理难题 ,利用分形理论构建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功能的可重构分形供应链 ,并着重利用分形理论对此类供应链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分形供应链的相似性及自相似性评价指标集及基于分形方法的定量分析相似度的数学模型 .并对所提出的分形供应链相似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例证分析 .
4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