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刊浏览目录信息

目录信息


第28卷,第7期
刊出日期:2000年07月
  • 茅及愚,徐国华,李维嘉,王承禧
    论述了研制的自主作业水下机械手的总体、结构设计特点和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机械手装备于自主式潜水器 (AUV)上 ,具有五个自由度 ,直流力矩电机驱动 ,最大作业水深为 10 0m .机械手具有结构轻巧、运动传递精确、手爪可更换和被动柔顺功能等特点 .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面向对象自主作业 .讨论了机械手的运动学计算、计算机仿真和调试试验情况
  • 邹祖桥,孙学信,于仲洁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 :煤粉残炭二氧化碳反应性随原煤挥发份增加而增加 ,随残炭制备温度增加而增加 ,随煤粉粒度增加而下降 ;焦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低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煤粉残炭相对活性因子指标及其预测经验公式
  • 邹祖桥,孙学信,丘纪华,于仲洁
    根据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点 ,对直吹管和风口回旋区分段模拟 ,以直吹管模拟结果作为回旋区输入 .回旋区数学模型在直吹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为简化计算模型 ,用附加力修正焦炭回旋运动对气流产生的影响 ,回旋区焦炭燃烧量和回旋区大小根据经验公式确定 .对直吹管和回旋区采用分段模拟 ,更加接近高炉实际情况 ,有利于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 张煜盛,G.T.Reader
    阐明了含氧清洁燃料DMC的生产及理化性质 ,探讨了柴油机掺烧一定比例DMC的排放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DMC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程度虽与其在柴油中掺混的比例有关 ,但与纯柴油相比 ,在试验范围内 ,不同DMC的掺烧量均可显著降低柴油机的NOx,CO和HC和碳烟的排放量 .DMC以其良好的燃烧和排放性能 ,使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刘晶,陆晓华,郭欣,郑楚光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煤进行四次浸提 ,根据不同形态砷、汞的溶解度 ,将煤中砷、汞分为可交换态、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砷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存在 ,汞在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 .不同煤种中砷、汞的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布是不同的 .将煤按不同密度分级后 ,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砷、汞含量 .砷、汞在密度较大的煤中含量较大 ,说明砷、汞主要存在于煤中的矿物质中
  • 曾庆徽,胡修林,张蕴玉,张勇传
    对电网商业化运营环境下基于电力市场多层次网络的电能量实时数据自动采集的理论、方法和具体实施规则进行了研究 ,提出一种构成双重电能量数据采集的新方法 ,并建立一个基于这种双重数据采集新方法的电能量实时自动采集系统 .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电能量数据采集过程中 ,主表与校核表同时使用可以提高电力市场运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 孙德宝,周卫祥,孙炜,彭嘉雄
    提出了一种利用透视投影变换和卡尔曼滤波对低信噪比红外图像序列运动小目标进行三维空间定位的新方法 ,从而达到对红外运动小目标 (直至几个像素 )进行空间定位的目的 .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傅予力,赵勇,范衠,廖晓昕
    提出一类时滞离散时间双向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了平衡点的全局吸引性 ,并且以具体仿真算例给出了利用平衡点的全局吸引性建立这类双向记忆神经网络的方法
  • 唐超,冯珊,周凯波
    立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可重用性 ,运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 ,提出了组件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结构 ,并分析了各组件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采用组件开放式结构便于实现结构灵活、开放性强的应用系统 .最后给出了基于这种结构的实例及它们的特点
  • 周剑岚,冯珊
    从战略管理过程的实际出发 ,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分布式战略决策系统 ,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式直接消息传递和黑板系统的间接通信方式 ,在解决系统复杂性和实时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可以实现自上而下的任务分解工作方式和自下而上的集结方式
  • 权先璋,蒋传文,李承军
    针对影响水轮机使用寿命与运行安全的气蚀和振动问题 ,从经济角度出发 ,用惩罚函数方法 ,有效地避开了机组的气蚀和振动区 .在水电站自动发电控制AGC中 ,为避免负荷调整时频繁通过气蚀和振动区 ,以及机组的频繁开停 ,将机组的安全运行区以虚拟机组形式加入电厂的AGC优化计算中
  • 权先璋,蒋传文,张勇传
    借助混沌分析理论介绍了电力负荷时间序列的混沌性识别技术 ,给出了一种基于混沌负荷序列的预测方法———基于相空间轨迹演化模式的预报模型 ,该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在短期负荷预测中可获得相当满意的结果
  • 吕宗平,熊云,冯卓明,罗白云
    结合IMPLDI型线路微机保护装置 ,详细地分析了采用非同时性数据采集方式所引起的附加相移对线路方向保护的影响 .将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 ,给出了校正措施及算法 ,指出基于此校正措施的非同时性数据采集方式在更高电压等级微机保护中的应用可行性
  • 雷洪,官文超
    研究了一种新的水溶性富勒烯 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 ,TEM发现其水溶液中形貌为球状 ,平均粒径约为 43nm .四球机试验表明 ,一定量的该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提高水基液的承载能力、抗磨能力 ,减小摩擦系数 ,添加剂的最佳用量是其质量分数为 0 .3 % .电子探针发现 ,添加该富勒烯共聚物可使磨斑变小 ,裂纹及点蚀凹坑明显减少 ;元素C和N在磨斑区均匀分布 ,表明该富勒烯共聚物在磨斑区形成连续膜 .摩擦学性能的改善可能是由于该富勒烯共聚物可作为nm微球滚珠 ,引起了微观弹性滚动润滑
  • 徐中其,陆晓华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 ,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 ,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 .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 ,吸附速度快 .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 ,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炭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 周蓬蓬,余龙江,朱敏,梅兴国
    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 (DES)对由高山被孢霉出发菌株M 3 18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体积分数为 10 %的DES诱变 3min ,可获得高产突变株M 2 0 ,其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对照株M 3 18提高了 4.4倍 ,而且突变株的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 李为,余龙江,朱敏,徐冬斌
    通过实验研究了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节方法及一些相关调节因子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 ,5′ AMP对紫杉醇生物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外加一定水平ATP ( 5 0mg/L)对紫杉醇合成有促进作用 .因此 ,蛋白质磷酸化要比其去磷酸化调节更有利于紫杉醇合成 .在生产培养基中加入 2 .5mg/L的三十烷醇使培养体系中紫杉醇产量提高了 14倍 ,而加入 13 .4mg/L的苹果酸使培养体系中紫杉醇产量提高了 15 .2倍 .此外 ,α 蒎烯与松油醇及樟脑三种物质同时添加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比各物质单独使用效果更好
  • 王国强,刘祖黎,邹勇,廖海星
    制备了复合轻型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吸波涂层 ,用 3cm波导式测量线在 9.2GHz测量其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对吸波涂层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 ,当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 5 0 % ,涂层厚度为 1.7mm时 ,吸波效果最好 .其吸收峰值为 3 4dB ,大于 10dB的有效带宽 ,达 11GHz
  • 李秀兰,胡必锦
    讨论在地震记录反演问题中被广泛采用的MA(q) 模型的参数极大似然估计 ,并采用最陡下降法来求其近似解 .通过模拟试验证实此算法是有效的
  • 张新宇,汤庆乐,张智,易新建
    分析了利用面阵凸折射微透镜来增大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器件的填充系数 ,进而提高信噪比以改善器件光电响应特性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引入凸折射微透镜阵列对红外焦平面器件的空间分辨率、探测率D 和红外响应均匀性等参量的影响
  • 张新宇,汤庆乐,张智,易新建
    讨论了利用柱形折射微透镜来改善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平行性的问题 ,给出了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的准直平行性通过柱形折射微透镜的作用得到显著改善的几个关键因素 ,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可以实际应用于一种低阵列规模的线列强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出射光束的准直
  • 李衷怡,唐超群,夏正才,成鑫华
    利用计算机随机地确定网络中每个节点由Ni微粒或YSZ微粒占据 ,可以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阳极模拟成一个阻抗网络 .对随机生成的阻抗网络的电导进行理论计算 ,得到Ni微粒的体积分数与阻抗网络的电导率的关系 ,并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
  • 杜江洪,徐重阳,王倓,魏志刚
    利用S5 93 3PCI控制器、RAM和FPGA设计了一个实际应用于MPEG 2传输流传输的数据分路 /发送卡 .给出了数据分路 /发送卡的功能和电路结构 .论述了硬件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介绍了数据分路 /发送卡在一个实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数据分路 /发送卡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对MPEG 2传输流数据分路 /发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 夏冬林,刘梅冬,李军,曾亦可
    介绍了以硝酸锆、钛酸丁酯、乙酸铅为原料 ,去离子水、乙二醇乙醚为溶剂 ,采用新型Sol Gel技术 ,即将PZT陶瓷粉末分散于PZTSol中 ,形成均匀、稳定的厚膜材料先体溶液 ,再制备厚膜的方法 ,成功地制备出 2~ 5 0 μm厚的新型 0 3型PZT厚膜材料 .XRD谱分析显示 ,PZT厚膜呈现出纯钙钛矿相结构 ,无焦绿石相存在 .SEM电镜照片显示 ,PZT厚膜均匀一致 ,无裂纹、高致密 .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PZT厚膜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 .当测试频率为 1kHz ,温度为 15℃时 ,介电常数约为 860 ,介电损耗为 0 .0 3左右
  • 何苗,易新建,黄光,刘鲁勤
    针对用常规光刻热熔法制作折射型微透镜阵列的过程中 ,临界角效应严重制约了长焦距微透镜阵列制作问题 ,提出了曲率补偿法 :在经过常规光刻热熔成形和离子束刻蚀技术制成的硅微透镜阵列上再涂敷几层光刻胶 ,以降低各单元微透镜的曲率 ,然后再次进行加热固化和离子束刻蚀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显示微透镜阵列为表面极为平缓的方底拱面阵列 ,表面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用补偿刻蚀法制作的微透镜的物方F数和像方F′数分别可达到 49.2 6和 5 3 .5 2 ,并且微透镜的点扩散函数比较接近理想值
  • 姚超,周敬利,余胜生
    针对存储系统这一多媒体服务器的瓶颈 ,将存储局域网络 (SAN)这种新兴的存储系统应用于多媒体服务器 ,分析了SAN的优点 ,指出它非常适合于多媒体服务器 .并利用SAN的优点 ,提出了将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两层集群 .服务器使用复制及加权调度 ,使用并改进了MMPacking算法 ,提高了Cache的命中率 .存储系统使用了窄交叉 ,并给出了选择交叉宽度、深度及磁盘块尺寸的方法
  • 向东,周敬利,余胜生
    针对多媒体数据量变化范围大、变化频率高 ,存储系统读取流数据时会造成读取速率不断变化 ,影响多媒体流的服务质量的问题 ,采用存储带宽平滑方法 ,根据特定多媒体流本身的特点对多媒体流进行平滑 ,有效地降低多媒体流数据本身对系统的影响 ,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质量
  • 吴炜,卢正鼎,郭宜斌
    研究了多数据库模式集成过程中的模式变换等价性问题 .从信息容量的概念出发 ,给出了一种判断模式变换正确性的标准 ,并证明了在不同应用背景下 ,模式变换F :S1 →S2 的正确性等价于S1 和S2 之间满足某种蕴含关系 .本文还利用该标准对一种经典模式变换方法进行了分析 ,指出如果没有完全满足该标准 ,模式变换可能隐含的一些错误
  • 崔国华,洪帆,付小青,胡伦骏
    针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保密性问题 ,分析了目前已有的一些加密机制 ,提出了一种基于密文索引的新的查询方法 .此方法在查询速度上比全表或属性段脱密的方法快 ,在保密性上解决了基于密文索引的查询方法所存在的信息泄漏问题 ,并指出了基于密文索引的数据库加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若干问题
  • 卢萍,倪浆铭
    为了灵活方便地对磁盘机中各种结构形式流体动压轴承的主轴进行性能分析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条件的“面向对象”的组合建模思想 ,基于该思想 ,详细论述了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主轴系统的仿真模型 ,在Matlab环境下开发了主轴性能分析软件 ,给出了该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总体规划
  • 张钧,柳健,彭复员
    在实测地形剖面数据含有噪声的假设下 ,对采用MAD (MinimumAbsoluteDifference)算法进行地形匹配的精度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几种参数对精度上界的影响 .分析结果对地形匹配区的选择和地形跟踪技术的研究将有帮助
  • 郭长旺,朱国力,龚时华,段正澄
    针对传统OOP技术在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不足 ;讨论了软件开发中的主流技术之一———组件技术及其在开放式数控系统应用中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 ,利用控件对一般数控系统各任务单元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一重用性高 ,易于扩展 ,结构开放的数控系统软件结构模型
  • 李锡文,杜润生,张洁,杨叔子
    根据铣刀刀齿渐进磨损过程中切削力信号的变化特点 ,分析了x和y方向瞬时切削力、每转平均切削力与刀齿后刀面磨损带面积间模型的时域统计特性 ,提取了反映刀具磨损状态的时域统计特征参数 ;并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 张新宝,赵斌,李柱
    将无衍射光与莫尔条纹技术相结合 ,发展了一种新的连续空间直线度误差测量技术 .此方法利用了无衍射光和环状莫尔条纹的图像自定位基准特性 .由于无衍射光的大光学口径和光学数值孔径 ,此方法适用于长、短距离连续空间直线度误差测量 ,并且测量系统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分辨率高等优点
  • 赵建军,胡于进,钟毅芳,赵虎跃
    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交换算子 ,并且以广义交换算子为基础实现了任意复杂平面域的三角剖分算法 .该算法的特点有二 :整个算法的实现过程不会出现多边形的空腔 ,只需维护单一的三角形数据结构 ,数值稳定性高 ;可对任意复杂的非正则平面图形进行有质量控制的三角化
  • 杨楚民,豆凯,宾鸿赞
    讨论了一种应用线阵CCD图像传感器测量火车车轮踏面磨损量的检测系统 ;分析了系统的测量原理 ;阐述了线阵CCD图像传感器视频信号的处理、数据采集方法及措施 ;给出了系统的标定方法和对车轮踏面测量有代表性的部分结果
  • 栾振辉
    在活齿传动理论及齿轮泵工作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提出了活齿泵的结构原理 ,讨论了活齿泵的工作原理及流量特性 ,研究表明 ,该泵具有流量大 ,流量脉动小 ,噪声低等优点
  • 王秀萍,肖波,张俊德,高建华
    介绍一种新型机械法旧砂再生系统及其在水玻璃铸钢件中的应用 ,对水玻璃再生砂与新砂的粒度分布、工艺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水玻璃再生砂的表面圆整度比新砂好 ,终强度比新砂高 ,而且该机械法旧砂再生新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很好地解决了水玻璃旧砂水爆清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11 2024
主 管:教育部
主 办:华中科技大学
主 编:李元元
刊 号:ISSN 1671-4512
    CN 42-1658/N
邮 发:国内 38-9
    国外 M 487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3916
   027-87544294
邮箱:hgxbs@mail.hust.edu.cn
网址:xb.hust.edu.cn
微信:hustxbs
关注微信公众号